《古典的回响:溪客旧庐藏明清文人绘画》
章晖 范景中 主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讨论明清两代的文人绘画,不应该将其看作是对宋元文人画的重复,而应该视作明清画家对笔法的重新梳理和美学观念的迭代,甚至是画家、作品和自然三者关系的一次历史性重构,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古典的回响:溪客旧庐藏明清文人绘画》(以下简称《回响》)一书,不仅仅是一部普通的画展图录,该书沿着文人画的发展脉络,通过一件件画作探析不同流派的画家,以及他们如何汲取古典笔墨、推陈出新,还原明清画坛的真实情状,尤其是为长期以来被美术史所忽视的清代正统画派正名。
溪客旧庐的画作收藏,大多经过徐邦达、杨仁恺、钟银兰等艺术史家兼鉴藏名家指点,尚古的收藏格调和与学界共生的收藏路径由此奠定。2018年由章晖、范景中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推出的学术性图录《古典的复兴:溪客旧庐藏明清文人绘画研究》(以下简称《复兴》),一经面市便迅速售罄,六年之后的今天,专业人士对此书的兴趣不减反增,原版旧书在市场上的价格已翻倍。
作为《复兴》一书的增订版,《回响》在原有基础上新增沈周、文徵明、董其昌、王原祁、恽寿平等重要画家的代表性画作十二件,共辑录十六至十九世纪近四百年间的八十一件/套绘画作品,分为“吴门绘画与十九世纪江南画坛的吴派趣味”“晚明与清初的多种风格”“清代的正统”“花卉”四章。全书以明中期吴门画派和明末清初董其昌引领下的仿古画派为两大主线,编织出古典笔墨下异彩纷呈的明清文人画坛。该书为公众提供了公藏之外高水准的绘画资源,让学画者和普通书画爱好者得以接触原作,并与艺术史研究者形成直接的对话。
综合考量存世作品的价值与数量,论起文人画第一宗门,一定是以沈周、文徵明为领袖的吴门画派。该书特意将吴门画派与三百余年后江南画家复兴吴门风格的作品并观,意在呈现吴派风格形成与流变的概貌。
其中最重要的作品当推文徵明的粗笔《五冈图》,画中山体表面的“直皴”源自沈周所藏董源的《溪山行旅图》,这是“传世文徵明山水画中罕见之得与董源具体作品连上关系的重要资料”(石守谦语),而山体造型和近景树木“叶在枝干后”的结构则分别师法“元四家”中的王蒙和吴镇。值得指出的是,画中树叶有着浓密墨点,其分布结构与自然界中叶片分布结构极为相似;而且枯枝边缘墨汁晕散效果,其实是模拟了附着于枝条表面的苔藓呈现出的样子。可见,吴门画家不仅善于融汇古代大师的经典图式,还为古意盎然的画面注入新的生机。
随着吴门画派的衰微,松江人董其昌跨越沈周、文徵明,追溯文人画的本源,他借用禅宗概念提出的“南北宗论”对后世的仿古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该书收录的以董其昌为核心的“画中九友”作品中,可以看到他们在临仿古典笔墨的同时也彰显出自身的特点。如董其昌的三幅立轴,皆仿倪瓒而风格各异:绢本《仿倪高士山水》多用湿笔,笔锋相对含蓄;《林居息影》以黄公望笔法写倪瓒诗意;为亲家徐肇惠所作《风亭秋影》侧锋的快速运笔让整个画面更具动感,与倪瓒的简静大为不同。正是这种“不同”值得我们好好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