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百岁老人 · 王扶之 · 将军传奇

百岁老人 · 王扶之 · 将军传奇

2025-02-24 11:53 文章来源: 印象水墨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致敬!开国将军王扶之 

正值龙飞蛇舞之时,王扶之将军迎来了103岁,这位超世纪老人在网上精神矍铄的向大家致以新年的祝福。

他说:祝大家2025年新年快乐!

很多人看了视频不禁热泪盈眶。

老将军的祝福有着历史性的意义,这因为他是唯一健在的开国将军,在战场上创造过许多传奇战绩。

我有幸当兵在115师部队,更有幸为我敬仰的老首长画像撰文,两代军人结下了深厚情谊。

在此,特将专题转发表在这里,让我们共同接受老将军的祝福,感受来自跨世纪老人的挚情盛意!

李人毅

2025年春节

d80dc1bqjkwozmmkws.jpg

图片


图片

王扶之在1942年 / 李人毅绘

百岁老人王扶之将军传奇

李人毅文

写在前面的话

今天是农历九月二十四日,王扶之将军迎来了他的一百岁生日。

这对他的家人、亲友和生活及战斗工作过的家园、部队等,都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因为他的战斗历程,就是一个时代的印迹。

王扶之 1923生于陕西省子洲县,1935年7月15日参加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二十六军少共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八师测绘员。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七团测绘股长,新四军第三师八旅二十二团通信参谋、副连长、师司令部通信股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营长,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五师作战科长、十四团副团长,第四野战军三十九军一一五师三四三团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一五师副师长、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军师长、军参谋长、副军长兼参谋长,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部长、山西省军区司令员,山西省委书记, 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图片

王扶之将军

从12岁当红军用红缨枪缴获一支步枪为起点,他在烽火岁月中成长,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构成了他的传奇人生。这些经历,由王扶之口述,经他的秘书王宝国写出了初稿,目前已经编撰成稿,书名叫《红小鬼王扶之》,正在送审之中。

我与王扶之首长相识于听老兵们讲的故事里,在传说中,他成为士兵心中的偶像和战神。后来,我们成了忘年之交,我为他画的这幅肖像画,1989年年底在中国美术馆的新四军人物画展上展出。

下边这三则小故事是我当时写的创作随笔,被收进画集和《新四军118将士传》一书中。

我搜集了几幅照片,还有王宝国发来的老人近期的照片,一并发在这里,祝王扶之将军生日快乐!

图片

淮阴城老照片

 1·喊话降敌

苏北抗日最后一战是攻克淮阴和淮安,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淮阴城伪城防司令潘干臣近三千人拒不投降。为此,我军决定强攻歼灭之。

王扶之当时是淮海区十旅一支队司令部的一参谋(即作训股长),攻克淮阴城的战斗打响了,他带两个通信员随一梯队进了城,途中遇到敌人多次抵抗,均被我们粉碎了。

王扶之在插入城区的路上收容了与部队失去联系的一个班,组成了十二人的战斗小分队,立即向敌军扑去。

王扶之率小分队很快就攻到城中心地带,却在一个大院里,遇到敌人顽强抵抗。院里敌人较多,火力很猛,密集的步枪和机枪的子弹向门外打来。

王扶之见状,决定诈降敌人,高声喊道:

“一连向东,二连向西,机枪封锁大门,敌人不投降就强攻歼灭!”

院子里的敌人听到我军有这么多兵力,立即停止了射击。

王扶之趁机喊道:“你们被包围了,小日本也完蛋了,要想活命,快投降吧!”

院里人马上回答说:“投降,我们投降!”说着,从窗口伸出一面白旗。

王扶之命令他们把枪支统统放到院子当中,并说:“投降后一定保证你们的人身安全。”

敌人很快把枪统统都放到院中间。

王扶之见状,又发出命令:“把大门打开,举起双手到大门口集合!”敌人都照办了。一出大门,看到我们只有十多个人,无奈地摇着头,知道受骗了。

此时,智勇双全的王扶之望着这群俘虏,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这次共俘虏敌人副团长以下八十余人,机枪三挺,步枪四十余支,手枪和驳壳枪十余支,我无一伤亡。

在被称之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王扶之用智慧加勇敢,创造了骄人的战绩,书写了战场传奇。

在回忆往事时,他曾对我说:

“常言道‘兵不厌诈'我是多次体验过的,淮阴城的这次战斗,是其中最难忘的一次。”

图片

2·白雪作证

这是我刚入伍时听老同志讲过的一件往事,在1952年的朝鲜战场上,是王扶之任343团团长的时候。

参加砥平里战斗之后奉命撤退。我部有些不能行动的重伤员,滞留在一个山洞里,如不及时转移,将落入虎口。

当时上空有几十架敌机盘旋轰炸,下有敌兵追来,情况万分紧急。

王扶之和团政委王国英站在路口,命令每个下山的人,都要背起一名伤员撤离到指定地点。此时天公也作美,突然下起鹅毛大雪,几步以外就看不见人了。

大雪使敌机找不到目标,我们的伤员一个一个被背走… …

两位团首长一直站在雪中,像两尊高大的塑像,屹立在那里,一直等到伤员都背下山后才撤离。

白雪做证,在那最危急的时刻,我们的部队在团首长指挥下,没有丢下一名伤员。

图片

朝鲜战场上的销烟

3·死里逃生

也是在朝鲜战场上。

当一声巨响之后,侵朝美空军的重磅炸弹将115师前沿指挥所作战室的坑道炸塌了。师长王扶之等八人被埋在十多米深的地下。

地面上师政委沈铁兵,副师长兼参谋长程国璠一面组织工兵连分三路挖掘,一面急电向上级报告。上级首长指示:不论死活都要挖出来。挖掘工作正艰难地进行着,志愿军总部干部花名册已注明:“王扶之同志已牺牲”。沈政委命令警卫连找几个朝鲜人盛咸菜用的大坛子,准备盛殓尸体。程国璠补充说,要给扶之同志做口棺材。著名作家西虹、画家罗工柳,在默默地观察着面前发生的一切。

这是1952年8月2日,地点在朝鲜战场三八线以北的梨木洞。

三十八个小时后,王扶之和作战科长苏盛轼,参谋陈志茂带着累累伤痕被救出洞外,其余五人遇难,其中有新华社记者刘鸣。

三十八个小时!对死者已无所谓了,但对生者却是严峻的考验。被压在洞内的第二天上午,在无水缺氧情况下,集中起来的人尿,成了救命的甘泉。

他脱险后,被转移到军部,当时伤势较重,军长吴信泉将自己的住处让给他,做为临时病房。吴军长还指示王扶之的爱人曾毅来护理。曾毅是休养所的指导员,当时伤员多,她工作忙脱不开身,更有一种公而忘私的坚定信念,就没有来护理。吴军长发火了:“再不来就开除她的党籍!” 

这就是战争年代上下级、夫妻间所特有的情谊!

 身经百战的王扶之有许多传奇故事,而今将军传奇,仍然在继续书写着。

1989.10于辽宁盖县一稿

1991.2于沈阳二稿

2022.10于西双版纳再编辑

图片

王扶之老人在晨练

图片

王扶之将军在写书法

图片

王扶将军的近影

图片

王扶之将军和战士们在一起

图片

在2009年3月18日,作者李人毅宴请大连的39军老首长,他的祝酒辞使大家开心一笑、左起:杜博、王扶之、沈穆、陆效成、王林、周仕明、缪维丝

图片

被宴请的部分老首长及老阿姨们,右2王国英、右5为王扶之夫人曾毅

图片

在2009年3月相聚时。王扶之将军手持京胡拉上一曲,为大家助兴

图片


图片

王扶之将军与作者李人毅合影

李人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美术评论家,原《美术》杂志主编助理、执行编委,人民美术网总编。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