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敦煌,几度沧桑。在共同的信念支撑下,前辈们的努力改变了这里濒临消亡的危局。而对于敦煌研究院研究馆员赵声良来说,他又是因何与敦煌结缘,续写历代敦煌人的梦想呢?敦煌的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又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文物上云”能否重现古老艺术的精彩?
简 介
赵声良,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敦煌研究院研究馆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共同主任,中共二十大代表。曾先后受聘为东京艺术大学客座研究员、台南艺术大学客座教授、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员。担任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萃英讲席教授。主要研究敦煌石窟艺术及中国美术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二十余部。代表著作有:《敦煌壁画风景研究》、《飞天艺术——从印度到中国》、《敦煌石窟美术史(十六国北朝)》、《敦煌石窟艺术简史》、《敦煌谈艺录》等。
1944年至1949年这段时间的敦煌保护工作,被称作“看守式保护”。常书鸿苦行僧一般地执着,不仅中止了这座千年文化遗产的损毁,而且使它重焕生机。也正是在这个阶段,献身敦煌保护事业的第二代“莫高窟人”的代表段文杰也来到了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