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重弹》手稿, 29×17cm,1988年
尽管当时有争议,今日仍能引出不同观点,但本质而言,这不止涉及素描问题,更关系中国画教学体系的变革与发展,关系到中国画尤其是中国人物画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问题,莫朴那一代人做出了历史性的回答。这一决策引致的教学变化,直接催育了“浙派人物画”的诞生,使其成为研究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和美术教育的宝贵财富。
与杭州相连的人生下半场
“父亲的一生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他投身革命,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第二个阶段,他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精力。第一阶段四处奔波,到了第二阶段,一解放他就来到杭州,直至去世都未曾离开。这个阶段对他很重要,他的许多作品也是在杭州完成的。无论是搞教学改革,还是后期付出努力,他都一直坚守在杭州,对这座城市充满感情。因为他在这里工作时间长,对这里的山山水水、形形色色的人都非常熟悉,他心里一直记着苏东坡的一句话 ‘一半勾留是此湖',可见他对西湖感情极深。而且他在这里经历诸多困难与挫折,他又是个奋进之人,不愿半途而废,就坚持留下来继续奋斗,想把事情做得圆满。”莫朴的儿子莫大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