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书法家协会消息,2025年8月18日22时30分,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第三、五、六届理事,上海市书协名誉主席周志高先生于上海曙光医院去世。
周志高(1945.1.30-2025.8.18),笔名季高、辛默、诚公等,别署兴墨楼,江苏兴化人,书法家。1977年创办上海《书法》杂志并任执行主编,曾任《中国书法》杂志主编,中国书协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中国书法院院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被誉为“中国当代书法复兴奠基人”之一。
在书法创作上,我对自己有三句话:一个“标准”,二个“结合”,三个“不要忘记”。
一个“标准”:雅俗共赏。“雅”不会有人反对,但曲高和寡,不能关门自吹自擂,要虚心听取各方意见。“俗”是通俗,含大众能接受、能喜欢之意,不是“庸俗”,更不是“恶俗”。既雅又俗,这是完美价值观的取向,难度大、标准高,当努力开拓,不断进取。一生追求也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境界。梅兰芳、齐白石等大师级的人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二个“结合”:碑帖结合、南北结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人及其文艺、建筑等都反映出雄强、厚实、浑朴的气息、格调和精神;而南方呢,相反是清秀、精巧、灵动。二者相互取长补短,不能偏,当然,以一方为主,不是对等。为求灵动而失之轻浮或为求老辣而失之粗野都是不可取的。
三个“不要忘记”:不要忘记民族特色,不要忘记时代特征,不要忘记个人特点。这是书法艺术的时空观,三者之间比例如何,“各有灵苗各自探”,可根据自己的才、学、识和性情而定,要追求“真气、真意、真趣”!
——周志高
名家集评
启功:吾友周志高先生酷好书艺,从事《书法》杂志编辑工作多年,沉研古今书道之变迁,发于笔下,论必有据,字必有法,成就卓然。其所编刊物,创始于书艺重兴之初,有筚路蓝缕之功,历十余年而其绩弥盛。所刊文稿无人所不解之词,所印书人所不识之字,其学其艺宁不昭然可见乎?今将展其书作,用敢作斯喤引。
饶宗颐:周志高先生是一位富有历史责任感的书法家,在中国书坛上具有特殊地位。作为见证了中国书坛风云变化的书法家、书法活动家,写到了今天,周先生可谓人书俱老,而周先生的书法仍历久弥新,于广涉博取中建立了自我的书法风格。
郎绍君:周先生的作品洋溢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深刻的人文气息,优雅而潇洒,灵动而俊朗,大气磅礴,顾盼生情,气韵贯通。尤其他的草书,翩若惊鸿,矫若游龙,落笔即见风骨,即显神采,给人一种极富流动感的视觉和心理冲击,既体现出他深刻的书法个性,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韵,这是一种具有民族意识的“大书法”,实为大家风范。
王壮弘:(志高)正行草书的底基是颜鲁公,加以释智永的温雅,王羲之父子的劲健,宋人的新意,以及汉代草隶糅合而成,而在行款和布局上则又时时显露出明、清诸大家的情趣和信息。所以,他的书法苍奔酣厚、矫健流动、结字章法时出新意,整篇如万丈瀑布一泻千里,气势浩荡,又如急流险滩,汹涌曲折一往无前,令人畅心开怀。
周志高作品
上野三碑名天下,首展申城跃中华。一衣带水交流久,书艺盛开友谊花。
释文:春到浦江千浪绿,霞满两岸万家红。更欢癸卯新气象,中华腾飞四海雄。尺寸:96×179cm
陈自如《百年/廿座》对联 136×34cm×2
《我的学书之道》手稿(部分)
周志高先生千古!
(综合自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等)
潮新闻客户端 CC 乔钰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