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书记曾强调,“艺术是时代的声音,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在历史的长河中,华章是那些震撼人心的瞬间,是文明演进的激昂鼓点。从古老华夏的甲骨文开篇,一字一句,记录着王朝的兴衰、先民的智慧,开启了绵延数千年的文化序章,那是人类思想启蒙的璀璨华章。在时代的浪潮中,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基石。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深度变革的伟大时代,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潮相互交融碰撞,催生出无限的艺术活力与创新可能。




马汉跃,斋号借山堂。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一级美术师,"天堂红"艺术创立者。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化产业工作委员会会长,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艺术品鉴定与评估委员会主任,中国行为法学会新经济法治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访问学者,国家民族画院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国画院副院长,北京中华文化促进会顾问,华北科技学院名誉教授,英联邦北京协会特邀艺术顾问。先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历任《文艺报》中国书画博览专刊主编、《中国书画博览》杂志总编辑、人民日报出版社艺术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名家工作室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国画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等。
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军事博物馆、全国政协礼堂、民族文化宫、81美术馆等国内重要场所及美国、意大利、阿根廷、日本、韩国、加纳等国家举办个展和联展,作品被海内外多家美术馆、博物馆及大型机构收藏,先后赴欧美亚非十几个国家以及港澳台等地区采风写生,进行展览和学术交流。曾获龙文化金奖、首届世界华人美术金笔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国际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美国加州政府荣誉奖等。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国务院《经济要参》等重要内参特发专稿予以介绍。
出版有长篇小说《多尔衮》《你是我的宝贝》、艺术文集《如是我闻一一中国当代艺术名家访谈录》、散文集《倾听》《赠你一朵春》、散文诗集《永远的红果树》《不沉的舟》、诗集《蔷薇集》《马汉跃抒情诗选》(中英对照)《论画诗一百首》、山水画集《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精选——马汉跃作品精选》《借山问道一一当代美术名家作品集·马汉跃卷》《中国当代名家画集一一马汉跃》(大红袍)等文学、美术、书法著作三十余种。


天堂红,亮相南极
2025年10月,南极大陆迎来了一抹来自东方的炽烈色彩。艺术家马汉跃创作的“天堂红”艺术旗帜在纪念中国南极考察40周年暨“海神号”首航南极的辉煌时刻,随“海神号”抵达这片冰雪世界,在极地纯净的背景下徐徐展开,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这不仅是当代中国艺术家的极地首秀,更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国际文化交流实践。
在全球艺术版图不断重塑、东西方文化深度对话的当下,马汉跃宛如一座横跨东西方艺术海洋的桥梁,以其多元的艺术身份、卓越的创作才华、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独特的艺术符号——“天堂红”,成为当代艺术界备受瞩目的人物。他身兼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一级美术师等众多要职,担任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化产业工作委员会会长等关键角色,是中央美院与中国国家画院这两大艺术殿堂精心培育并见证其成长的艺术大家,在书画、文学、评论等多领域纵横捭阖,不断突破边界,实现自我超越,留下了深刻且具有开创性的印记,书写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传奇。


“天堂红”的独特艺术语言,源自马汉跃对中国传统色彩美学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转化。通过对朱砂、胭脂等传统红色系的系统性研究,艺术家成功解构并重构了东方红色的当代表达。尤为可贵的是,他在技法层面实现了重要突破——将书法用笔的韵律感融入色彩表现,创造出“以色代墨”的新颖艺术语言。旗帜上每一处红色的浓淡变化、每一道笔触的轻重缓急,既延续了中国书画的美学基因,又赋予传统色彩以现代生命力。



在当代美术发展历程中,“天堂红”的贡献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文化自信的艺术范式。马汉跃以其深厚的学养根基,证明了传统文化元素不仅能够与当代艺术语言相融合,还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独特魅力。这种“根植传统、面向当代”的创作路径,为中国美术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此次南极亮相的社会影响已超越艺术本体。当这抹炽烈的红色在冰川环绕中飘扬,它实际上完成了从艺术作品到文化符号的升华。通过媒体的广泛传播,“天堂红”不仅引发了艺术界对极地艺术的关注,更在公众层面激发了关于文明对话、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重议题的深入讨论。这种跨界影响力,彰显了优秀艺术作品在当代社会中的多维价值。




从国际文化视角审视,“天堂红”的南极之旅开创了极地艺术的新维度。在南极这个超越民族国家界限的特殊场域,这件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搭建起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红色,这个在人类文明中具有丰富内涵的色彩符号,通过艺术家的当代诠释,既保持了东方美学的独特气质,又实现了跨文化的共鸣与对话。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艺术实践打破了传统艺术展示的空间局限。它将美术馆的封闭空间延伸至地球尽头,让艺术在最原始的自然环境中获得全新阐释。这种展示方式的创新,不仅拓展了艺术表现的边界,更重新定义了艺术与自然、文明与荒野的关系。



艺术评论家指出,“天堂红”的南极之行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正在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重要转变。马汉跃以其非凡的艺术勇气和文化自觉,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艺术家在全球化语境下的独特思考。在这片地球上最后的净土,艺术以其最纯粹的形式,完成了文明与自然的永恒对话,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生动的艺术注脚。



当南极的风雪轻抚过这面艺术旗帜,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件艺术作品的成功展示,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远航。在这赤色与纯白的交响中,中国艺术完成了一次从传统走向当代、从本土走向世界的华丽蜕变,为世界艺术殿堂贡献了中国智慧的独特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