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千余年前,张骞出使西域,驼铃摇曳中开辟陆上丝绸之路,此后陆海两道丝路蜿蜒延展,不仅成为东西方商贸互通的动脉,更化作文明对话、思想交融的纽带——葡萄、苜蓿沿丝路东来,丝绸、瓷器循古道西去,佛教艺术与中原笔墨碰撞出敦煌壁画的璀璨,西域乐舞与华夏雅乐交织成盛唐气象的恢弘。这条跨越山海的文明之路,早已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基因,镌刻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2013年,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根植历史、顺应时代、着眼未来”的远见,为古老丝路注入全新活力。十二年,从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全线贯通的汽笛长鸣,到中欧班列中通道年通行量突破3000列的钢铁洪流;从雅万高铁的“中国标准”落地东南亚,到中老铁路架起“陆锁国”的开放桥梁,“一带一路”已从理念转化为实景,从蓝图变为现实,在全球范围内书写着互利共赢的时代篇章。
艺术是文明的镜像,更是民心相通的桥梁。2025年,站在“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化的新起点,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携手各方,将这批凝聚心血的艺术精品再度呈展。
此次展览,既是对“一带一路”十二余年建设成果的艺术礼赞,更是对“民心相通”使命的接续践行。我们期待,通过这些饱含温度的作品,让观众在笔墨色彩间触摸丝路的历史厚度,感受时代的发展热度,更让世界透过艺术的窗口,读懂中国“共商共建共享”的诚意,见证不同文明“互学互鉴互利”的美好未来。


创荣时代:艺术是文明互鉴的鲜活载体,“一带一路” 倡议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精神,正借美术创作绽放光彩。本次展览的学术支持,以“挖掘丝路文化内核、推动艺术跨界研究” 为核心,为作品搭建专业且具思想性的框架。
从传统壁画传承到当代装置创新,从民族符号转译到跨文化主题诠释,通过研讨、评审与理论梳理,确保作品兼具地域特色与国际对话力。
这份支持是对创作理念的呼应,更是对丝路精神的学术诠释。期待以严谨视角,为观众打开读懂“一带一路” 艺术生态的窗口,让美术作品成为跨国界文化桥梁,在互鉴中共促发展。


蔡少雄,青年画家,自2019年起跟随赵九杰老师学习至今,对西方色彩和中国传统文化怀有浓厚兴趣。在绘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将西方色彩的鲜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相结合,创造出富有情感和思想深度的作品。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对文化传承的敬意。


2018年11月,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正青春”福建省青年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2023年10月,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在校小幅油画作品展
2024年9月入选万里海疆——2024首届中国写意油画海洋主题作品展(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
2025东南·风——福建省小幅精品油画邀请展 798国际艺术交流中心 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