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以藏品送拍的名义咨询北京一家拍卖公司,对方就明确表示“收取一件1500元的服务费”,保险、图录费用包含其中。不仅如此,一些非拍卖公司也披上了“拍卖”的外衣,经营起了拍卖。记者致电一家文化创意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事先收取1600元的服务费,因为宣传和图录成本很大”。
中拍协副秘书长欧树英表示,正规的拍卖公司不会拍前收费。而且,但凡具有拍卖资质的拍卖行,其公司名称中必须带有“拍卖”二字。所谓的“展览”、“文化”、“咨询”公司组织的拍卖,都是不合法的。欧树英介绍,还有一些不合规的“拍卖”公司,常会在香港注册,然后在内地宣传并提出“赴港拍卖”,此举可以规避有关部门的管理。
此外,正规拍卖行没有估价服务,只会根据藏品本身及市场情况给出建议,根据藏家的心理价位彼此商量拍卖底价,不会出现“漫天喊价”的现象。因为如果藏品流拍,损失最大的会是拍卖行。
根据《拍卖法》等相关法规,成立具有拍卖文物资质的公司必须有1000万元的注册资金,至少需要运行3年,才可能拿到文物艺术品的拍卖资质,每年还要年审,拍品都要经文物部门审批。欧树英介绍,在国家工商总局网站上,可查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否包括拍卖;而在文物局的网站上,可看该公司是否有文物拍卖的资质。据了解,全国共有300余家符合资质的艺术品拍卖公司。如被骗,一定要保存好拍卖合同,向工商部门反映情况。
“收藏心态要平和,不能期待一夜暴富,拍前应对藏品和拍卖公司多做研究”,欧树英建议收藏者,拍卖应成为一种理性的投资行为。本报记者 潘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