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拍卖 > 收藏品拍前收费有猫腻 或有不规范公司趁机捞金

收藏品拍前收费有猫腻 或有不规范公司趁机捞金

2015-01-16 15:55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记者昨天以藏品送拍的名义咨询北京一家拍卖公司,对方就明确表示“收取一件1500元的服务费”,保险、图录费用包含其中。不仅如此,一些非拍卖公司也披上了“拍卖”的外衣,经营起了拍卖。记者致电一家文化创意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事先收取1600元的服务费,因为宣传和图录成本很大”。

  中拍协副秘书长欧树英表示,正规的拍卖公司不会拍前收费。而且,但凡具有拍卖资质的拍卖行,其公司名称中必须带有“拍卖”二字。所谓的“展览”、“文化”、“咨询”公司组织的拍卖,都是不合法的。欧树英介绍,还有一些不合规的“拍卖”公司,常会在香港注册,然后在内地宣传并提出“赴港拍卖”,此举可以规避有关部门的管理。

  此外,正规拍卖行没有估价服务,只会根据藏品本身及市场情况给出建议,根据藏家的心理价位彼此商量拍卖底价,不会出现“漫天喊价”的现象。因为如果藏品流拍,损失最大的会是拍卖行。

  根据《拍卖法》等相关法规,成立具有拍卖文物资质的公司必须有1000万元的注册资金,至少需要运行3年,才可能拿到文物艺术品的拍卖资质,每年还要年审,拍品都要经文物部门审批。欧树英介绍,在国家工商总局网站上,可查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否包括拍卖;而在文物局的网站上,可看该公司是否有文物拍卖的资质。据了解,全国共有300余家符合资质的艺术品拍卖公司。如被骗,一定要保存好拍卖合同,向工商部门反映情况。

  “收藏心态要平和,不能期待一夜暴富,拍前应对藏品和拍卖公司多做研究”,欧树英建议收藏者,拍卖应成为一种理性的投资行为。本报记者 潘福达


责任编辑:李亮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