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陶瓷 > 古朴典雅绞胎瓷 (组图)

古朴典雅绞胎瓷 (组图)

2015-12-01 14:54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整理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4.jpg

      

失传数百年,谁人复活?

当阳峪绞胎瓷器技法,自宋代之后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已失传数百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种技艺是在日本复活并用在陶艺上,复活者就是日本的小山富士夫。

小山富士夫上世纪30年代曾来焦作,但却与当阳峪古瓷窑址擦肩而过。因为,当时小山从日本到焦作,是为了考察焦作西 部月山一带宋代古窑遗址。那时的他,并不知道当阳峪窑的存在。好几年后,卡尔贝克给他寄去了《关于焦作陶瓷器的记录》,还有当阳峪绞胎瓷的残器和一些碎片 的照片,本意是想请他看一看那是不是失传已久的古中国的一个瓷种——绞胎瓷。

小山富士夫慧眼识珠,他仅凭考察报告和照片上的残器碎片,便感受到当阳峪绞胎瓷技艺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撰写了《北宋修武窑》一文,把当阳峪绞胎瓷介绍给了日本陶艺界。

这件事有点不可思议,三个外国古陶瓷专家的交流阴错阳差,考察过当阳峪古窑遗址的司瓦洛和卡尔贝克,只是做了做学 问。没考察过当阳峪古窑遗址的日本人,却让当阳峪绞胎技艺在日本开花结果,绞胎技艺最终成为日本陶艺界引以为荣的一种技法,还有了一个日本名字——“练上 手”。其中两位陶艺大师——松井康成和伊藤赤水,艺术成就最为显赫,他们在享有国际声誉的同时,也被日本当做“国宝”。

与日本相比,国内是另一种情形。当阳峪古窑遗址及其历史文化价值由于陈万里等专家的考古发现,逐步被人们所认知,古窑遗址表层的瓷器碎片,被收藏爱好者席卷一空。但绞胎瓷技艺的复活,却无人问津。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