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捏大脑的秘密!“神经美学”教你“科学”变美!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李芷葳 / 摄影:Jasmine Hu

为什么是“神经美学”?

审美活动是艺术和美学研究的重要部分,无论艺术家、心理学家还是哲学家,都为之提供了各自不同的感知视角和分析路径,其中一个明显变化趋势是,随着脑科学的发展和现代性的显现,研究者逐渐远离了以力比多和社会秩序为底层逻辑的进路,而日益走向与感知觉相关的身体驱动问题。

也就是说,大家纷纷意识到审美活动都是人的审美活动,也即人脑的审美活动。不管文艺鉴赏,还是艺术创作,都离不开人脑的参与,所以对于人脑审美神经机制的研究,应是美学研究的重要的科学基础。近年来兴起于英美的“神经美学”,不仅为美学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给美学研究提供了最重要的脑神经科学的实证支撑。

穆青是一位独立策展人,当前,她的策展实践侧重于神经美学与艺术史的研究,她于2023年在伦敦成立了策展实验室 Heart Lab,以期将神经美学的实验室成果融入策展叙事,并向观众提供全新的艺术体验视角。

为了将“神经美学”的概念带入中国观众的视野,2023年11月11日,穆青在西岸美术馆举行了Heart Lab策展实验室的第一场讲座,深入浅出地为大家介绍了神经美学的研究范畴和小部分前沿的研究成果。当然,穆青并不是一位“学究”式的研究者,她和Heart Lab想向我们传达的,是一种有趣的、可以为每一位艺术爱好者的审美体验带来正向影响的当代美学。

搞“神经美学”,她们是认真的

本场讲座的主题是“从神经美学的角度揭露大脑的秘密,以及如何’科学’变美”。

围绕“颜值即正义”,主讲人穆青向我们抛出问题——如果说人类天生就倾向于喜欢美丽的面孔,那么,这些偏好是由何种脑神经决定的呢?哪些因素会让我们看起来更有魅力呢?

穆青在讲座中旁征博引,分享了一系列大脑更偏好的长相因素。

首先,她提到了平均性。从进化理论的角度来看,平均的面部特征被认为是基因优良的保险证明。此外,根据认知理论中的信息处理流畅度原理,平均的面部特征更容易被我们的大脑处理,因此也更具吸引力。

其次,穆青谈到了对称性。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对称性是一个重要的生物指标,代表个体是否能够抵御环境和进化过程中的压力和阻力。此外,对称性的面部特征更容易在任何情境下被快速识别出来,提高生物的生存效率。

除了基因决定的因素,穆青还提到了男女之间的两性差异性。男女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了不同的性特征和外貌特征。在女性的择偶实践里,偏好长得很“man”的男性还是外表阴柔的男性,跟女性的择偶需求和所处阶段息息相关,比如在长期恋爱中,女性会更倾向于寻找适合做伴侣的温柔男人;而在短期的激情恋爱中,女性则更倾向于追求更有阳刚之气的男人。此外,在女性怀孕几率高的排卵期,她们更容易被基因强壮的男人所吸引;而在安全期,她们则更倾向于选择温柔型的男人。

以上的分享,以科学的方法为我们揭示了大脑在个体进行审美活动时所发生的变化,让我们得以深入探索人类大脑对美的偏好,了解了如何从神经美学的角度来理解这些偏好,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意识到,原来我们的大脑与美是天然具有契合性的!

搞“神经美学”,她们是好玩儿的

除了跟我们分享这些基因决定的因素,穆青还慷慨传授“秘籍”,告诉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自己可以控制的变动因素,来让自己一秒“变美”。

穆青指出,我们对眼神所发出的信息非常敏感,眼神是重要的非语言交流方式。因此,在社交场合中,直视的目光不仅能增进感情,还会让对方觉得更有魅力。特别是在约会的场景下,直视的目光是最重要的追求信号之一。

此外,面部表情也是重要的魅力评判因素。面部表情传递出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和对他人的社交意图,因此表情在社交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微笑的面孔被认为更具吸引力,尤其是女性面孔的微笑。当直视和微笑同时出时,会极大地提高面容的吸引力。

最后,穆青强调,我们的研究发现,美丽和有吸引力的面孔在任何场合下都会触发大脑的奖励机制。就像我们小时候遇到长得很好看的数学老师,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课,尽管老师的长相与所教授的内容无关。这说明我们的大脑决定靠近那些看起来好看的人。

整场讲座座无虚席,也有很多路过的人被吸引,站在场外听得津津有味。大家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了解到了神经美学的理论和实践,恨不得讲座时间延长一些,好再多学习几点科学变美小技巧。在现场观众互动环节,大家热烈讨论了时下流行的“白瘦幼”审美,大家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并达成了共识——根据穆青讲座中提到的基因偏好和进化理论,与其说我们的大脑喜欢白和瘦,倒不说吸引我们的其实是纤秾合度的身材和干净光滑的皮肤,因为它们是年轻和健康的外在体现,也就是健康基因和生育力的保证。那么或许好好关爱自己,让自己从内而外呈现健康和愉快的状态,也是一个科学“变美”的窍门吧!

作为一位专业策展人,穆青将自己钟爱的神经美学内化成学术素养,又将内蕴的学识显化为极具感染力的一言一行。在美学和艺术理论向身体与感知转化的当下,我们需要认真又有想法的年轻艺术从业者,为理解艺术提供新的视野,此外,轻松有趣、没有架子、不带爹味儿指教的讲座,也更能为当下的观众接受和喜爱。所以,这样的讲座请多来点!


责任编辑:果然

最新推荐

高玉刚:书法艺术的使者,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

在中国书法艺术的璀璨星河中,大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高玉刚以其卓越的书法造诣和对中日文化交流的杰出贡献,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名字。近十年来,高玉刚主席不仅在国内书法界享有盛誉,更在日本各地的书法展览中大放异彩,其作品深受日本政治、经济等领域高端人士的喜爱、尊重并收藏。高玉刚,字禅心。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天前

张培力的艺术,不需要任何文字说明

张培力在位于杭州转塘的工作室(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梁辰/图)北京红砖美术馆一进门的下沉圆厅里,二十多个煤气瓶空罐在直径近十米的“圆锅”里激烈地旋转、碰撞,速度由慢到快,电动机在最快的瞬间急刹。“圆锅”上方的可升降电磁铁随机抓取单个重约三十斤的煤气罐,从高空抛掷,使其伴随着剧烈的轰鸣和撞击循环至下一次疯...2天前

深圳特区报记者独家专访青年画家吴霜 感受色彩与想象力交融的艺术世界

吴霜作品《湖畔随想》深圳新闻网2024年12月26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鲜艳的色彩和线条形成鲜明风格,抽象与自然的韵律在一场展览中尽情绽放。正在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展出的“陌上花开——吴霜绘画作品展”自12月19日开展以来备受好评。日前,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出生于1988年的青年画家吴霜,她表示...2天前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吴楚龙2024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吴楚龙2024自序湘人吴氏,斋曰奋耕,1949年岁次生于株洲县朱亭东进三十里,村曰黄龙。自幼家贫,三番辍学,遂以樵、牧、农事为生。执教两载有余。二十五岁入湖南师大始习丹青,三载后从影二十余年,专事放映、发行宣传,兼收门票,清场、净厕,守单车、售资料,无所不干。闲...4天前

《雷锋画集》传奇——朱吉男画雷锋的故事

《人民美术网》编者按语:时值龙年岁尾,向大家推荐一个画家和他的一本著作,这就是朱吉男和他的《雷锋画集》。这是令人称奇的一本书。朱吉男画雷锋与众不同。一是他退休后患病右臂瘫痪,但他以顽强的毅力,用左手写字画画,出版了图文并茂的《雷锋画集》。二是画集出版后,在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创造了奇迹般的连锁效应。...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