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云飞:烟霞酒道 独领风骚——简论酒神精神与张旭书法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孟云飞

张旭《古诗四帖》(局部)

风景名胜处偶见有人刻字于墙壁之上,诸如“某某到此一游”之类,着实令人作呕。有一次旅游,我突发奇想:如果来个“穿越”,请来“回眸而壁无全粉,挥笔而气有余兴”的唐代张旭题壁,那将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张旭(约675~759年),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九,故人称之为“张九”。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等。其最为人称道的是书法,尤其是草书。其书法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称之为大师绝不为过。

张旭性格豁达超迈,不拘小节,性嗜酒,喜交友。朱长文《续书断》:“张长史,苏州吴人也,为人倜傥闳达,卓而不群,所与游者皆一时豪杰。李白有诗赞他:‘楚人尽道张某奇,心藏风云世莫知。三吴郡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争相随’。太白,奇士也,称君如此,君之蕴蓄浩博可知矣。”

唐开元初年,张旭与贺知章、包融、张若虚以诗文并名天下,时称为“吴中四士”。张旭首先是一位诗人,但他的诗作存世不多,《全唐诗》收录的仅有《桃花溪》《山中留客》《万岁楼》《九日登高》等几首,而就这几首就足以为他在灿若星河的唐代诗坛争得一席之地。他最著名的诗作如《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此诗构思曲婉,情趣深远,画意浓郁。在深山野谷中,云雾缭绕;透过云烟遥望,就会看到长桥横亘在山溪之上,朦朦胧胧,若有若无,恰似水中望月。幽深的境界,神秘而令人神往。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对渔人的询问,抒发了诗人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张旭《古诗四帖》(局部)

酒神精神——说张颠

张旭的母亲是陆柬之的侄女,也即是虞世南的外孙女。虞、陆皆为当时著名书法家。

虞世南(558-638年),生性沉静寡欲,执着向学,性情刚烈,直言敢谏,为朝廷忠臣,深受李世民敬重,被称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虞世南书法承二王之余续,刚柔并济,冲和圆融的笔致与遒劲老辣的笔势相得益彰。他作书对工具不甚讲究,往往信手拈来,而又能别有一番情趣,他强调姿势和笔法的重要性,要姿势正确、手腕轻虚。唐代李嗣真的《书后品》、张怀瓘的《书断》、窦臮的《述书赋》以及宋代的《宣和书谱》等,都对虞世南的书法做出了很高的评价。窦臮说虞世南的书法“下笔如神,不落疏慢,无惭世珍。”,《宣和书谱》以为世南晚年正书与王羲之相后先。

陆柬之(585-638年),以书传家。其书法先受于虞世南,而虞受于永禅师,可谓“皆有体法。”又学欧阳询,晚年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李嗣真《书后品》曰:“陆柬之学虞草体,用笔青出于蓝”,工正书行书,隶书行书入妙品,草书入能品。草书笔意尤为古雅。又善临摹,虽“工于效仿,劣于独断”,但有较高成就。终于成为名重一时的大书法家,与当时的欧阳询、褚遂良齐名。

张旭曾师从堂舅陆柬之之子陆彦远,向他学习书法,陆彦远传父书法,时称小陆,官至赞善大夫。张旭又与贺知章友善。贺能诗文,善草书,爱饮酒,“青门抗行谢客儿,健笔违羁王献之”。二人时常诗酒唱和,切磋琢磨,共研书艺。

从以上胪列可知,张旭的书法可谓师出名门,传承有序。但是艺术的学习和创作不仅要有师承,还需要师法造化。悟性颇高的张旭“见公主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唐《国史补》云:“旭言:‘始吾见公主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从公主与担夫路遇之事,张旭领悟到了书法用笔与结字的穿插与和揖让。杜工部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气行》诗中写道:“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公孙大娘乃是当时最顶尖级的舞蹈家,以“西河剑器浑脱舞”(即红绸舞)知名。上下翻飞、舒卷自如的绸带启发了书法迷张旭,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

张旭得陆彦远亲授,远追张芝、二王遗风,再师法自然,达到了“须臾变态皆自我,象形类物无不可”之境。大文豪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曰:“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化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一代文宗韩愈为文为学严谨,从不轻易许人,而对张旭却大家褒扬,由此可见张旭的书法成就何等了得?对此事,宋代朱长文在《续书断》中亦有类似的论述云:“书之至者,妙与道参,技艺云乎哉!善乎韩子之知君志也,尝称君曰:‘喜焉草书,怒焉草书,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顾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华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万物之变,可喜可愕,不寓天地,必于草书发之,故其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性格豪爽的张旭喜欢喝酒、郊游、交友,开元年间曾与贺知章、 李瓒、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焦遂诸人结为“酒中八仙”。酒后每每挥毫作书,不计场合, 杜甫有《饮中八仙歌》云:“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更是不择纸笔,“凡见人家厅馆好墙壁及屏幛,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鸟飞,虽古之张(芝)、索(靖)不如也。”董逌说:“余谓张旭于书则进乎技者也,可以语此矣。故凡于书,一寓之酒,当沈酣,不入死生忧惧,时振笔大呼,以发其郁怒不平之气。至头抵墨中,淋漓墙壁,至于云烟出没,忽乎满前,醒后自视,以为神异,初不知也。今考其笔迹所寄,殆真得是哉!夫神定者天驰,气全者材放,致一于中而化形自出者,此天机所开而不得留者也。故遇感斯应,一发而不可改,有不知其为书也。改神者先受之而忘乎书者,则自继乎经营之迹矣。” 朱长文在《续书断》中写道:“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癫。”他在书写欲望来临时,无所顾忌,就在人家的墙壁或屏障上作书。有时酒醉,以头发代替毛笔,蘸上墨汁,一挥而就。醒过来审视一番——牛! 这种癫狂的劲头与其说是才情表演,不如说是情感的宣泄。书法家的悲喜都在这字里行间了。

诗人高适《醉后赠张旭》:“世上漫相识,此翁殊不然。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 一壶老酒,见癫狂之态;一纸笔墨,书胸中块垒。其实,堂堂七尺男儿,未必情愿沉醉于酒精,游戏于笔墨的。李林甫把持朝政,武则天再次受宠,官场的势力角逐,使得政治环境险恶。张旭于开元十六年(728年)隐退,借笔墨打发时光。

有酒盈樽的陶渊明喝的应该是薄酒,度数不高,饮罢就写诗歌,宁静而淡远;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说,“一斗酒,诗百篇”的李白喝的是好酒(值万钱),喝完就“吐出半个盛唐”;张旭喝的是烈酒,他喝着酒,写着字,宣泄着情感。于是,我们在张旭的书法里看到了蓬勃的生命,带着酒后的高亢和真实。

关于张旭的性情,唐代诗人李颀的《赠张旭》写得最是到位:

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
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
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
诸宾且方坐,旭日临东城。荷叶裹江鱼,白瓯贮香粳。
微禄心不屑,放神于八纮。时人不识者,即是安期生。

被誉为精英的张旭,家徒四壁,荒草丛生;款待宾友,不屑功名;心游八极,挥洒人生。

张旭《肚痛帖》

灿若烟霞——谈书法

笔画连绵、字势豪放的张旭开创了狂草之风。他的书法和李白的诗、裴旻剑舞并称三绝。妙笔生花,如峰头云烟,气象万千,变幻莫测;似九曲黄河,一泻千里,气势磅礴。代表了盛唐气象。张旭重法度而欲超越法度,重意象而又大象无形,重字形好似点画狼藉。熊秉明在《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一书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张旭是中国书书法史上一个极重要的人物。他创造的狂草向自由表现方向发展的一个极限,若更自由,文字将不可辨读,书法也就成了抽象点泼的绘画了。”可见他对张旭的推崇!

张旭的代表作品有草书《肚痛帖》、《古诗四帖》等,楷书《郎官石柱记》。

《古诗四帖》是张旭的绝唱。《古诗四首》为五色笺,纵 28.8 厘米,横192.3 厘米。共 40 行,188 字。内容是四首古诗。前两首是北周庾信的《步虚辞》,后两首是《王子晋赞》和《四五少年赞》(传为南朝谢灵运作)。《古诗四帖》字形夸张, 线条的粗细变化,用笔的轻重对比、用墨的枯润相间,跃然纸上;字与字之间牵连引带,行与行之错落至极,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浓墨处如“屋漏痕”,枯笔时又似“锥画沙”。整篇山呼海啸,气势浩荡。美学家宗白华说:“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这些形象在他的书法里不是事物的刻画,而是情景交融的‘意境’,像中国画,更像音乐,像舞蹈,像优美的建筑”。

张旭的另一名帖是《肚痛帖》。共44个字。开头“忽肚痛”三字相对独立,顿挫分明,用笔厚重,气势雄强。“不可堪”三字线条流畅,弹性与力感十足。第二行“是冷热”三字重新蘸墨,十分醒目。第三行“欲服大黄汤”行笔如飞,似乎表明一个饱受病痛折磨的人急于服药的心理。第五行、第六行完全草化,行笔连绵,一气贯之达到高潮。整篇节凑变化由慢到快,用墨枯润相间,为上乘佳作。

张旭的《郎官石柱记》是传世的唯一一件楷书作品。《郎官石柱记》亦称《郎官厅壁记》。 陈九言撰文。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立,在陕西西安。书风峻峭遒逸、温润典雅。

对张旭的楷书历来好评如潮。

唐朝韩方明《授笔要说》则说:“而至张旭始弘八法,次演五势,更备九用,则万字无不该于此、墨道之妙,无不由之以成也。”

苏轼云:“今世称善草书者,或不行真行,此大妄也。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今长安犹有长史真书《郎官石柱记》,作字简远,如晋宋间人”。

董逌《广川书跋》也说“及《郎官记》则备尽楷法,隐约深严,筋脉结密,毫发不失,乃知楷法之严如此。失守法度者至严,则出乎法度者至纵。世人不知楷法,至疑此非长史书者,是知骐骥千里,而未尝知服襄之在法驾也。”

张旭在书法上获得的成功不仅令上层人士赞不绝口,就连普通百姓也爱不释手。

有文献记载,张旭任常熟尉时,有一老人递上一纸诉状,张旭阅罢批示完,打发走人。过了几天,那位老人又回来了。张旭不悦:“你这人,竟敢影响我的工作?!老人告诉张旭,其实那次本意不在告状,真正意图是索取墨宝,进行收藏。张旭听了,惊讶起来。由此可见张旭的名声的覆盖面之大,更见他书法的雅俗共赏性。

蔡希综评价张旭书法“雄逸气象,是为天纵。”杜甫在《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一诗中诗,赞扬了张旭“锵锵鸣玉动,落落群松直。连山蟠其间,溟涨与笔力”的艺术风格;苏轼评价:“长史草书, 颓然天放。”

唐开元年间,张旭将笔法授给邬彤、徐浩等人。天宝年间颜真卿等也求教于张旭。后来的高闲、徐渭等人草法也受其影响。

张旭《郎官石柱记》(局部)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旭的启示

我们从张旭的学书经历以及别人的评价中,不难看出,张旭狂草的魅力更多地是来自于他对万事万物的细心观察与思考。他想象力丰富,善于领悟。不管是从“公主与担夫争道”“公孙大娘舞剑器”那里受到的启发,还是“闻鼓吹”明白了书法的节奏感,都在于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但在张旭看来,一切的自然和生命,都是其师法的对象。他自言:“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自是得奇怪。” 此言原本出自鲍照的《芜城赋》,张旭注入新意,专意书法,“探于万象,取其元精”,终于“囊括万殊,裁成一相。”

张旭是一位浪漫主义的书法大师, “达其性情,形其哀乐”,书法无疑是他最佳的抒情方式。

注释

朱长文 《续书断(上)》, 《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年10月第一版,p315。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气行》,张国祥《全唐诗全注全评》,天津古籍出版社,2014年11月第一版,p808。

朱长文 《续书断(上)》, 《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年10月第一版,p315。

董逌《广川书跋》,崔尔平选编、点校《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3年8月第一版,p124。

朱长文 《续书断(上)》, 《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年10月第一版,p316。

李颀《赠张旭》,张国祥《全唐诗全注全评》,天津古籍出版社,2014年11月第一版,p171-172。

韩方明《授笔要说》,《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年10月第一版,p286。

苏轼《评书》,崔尔平选编、点校《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3年8月第一版,p54。

董逌《广川书跋》,崔尔平选编、点校《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3年8月第一版,p125。

(转自《艺术中国》2024年 6月上旬刊)


责任编辑:果然

最新推荐

从中国最美的地铁站壁画—— 《一池荷叶》谈晨晓绘画的文化自信

艺术家晨晓以其鲜明的色彩语言、独特的表现主义风格以及深厚的中国文人画精神,形成了一种极具审美价值和原创性的绘画风格,在中国艺术界是一位卓尔不群的艺术家,作为中国文人画精神传承人“中国好色彩”代表,在中国以其独一无二的绘画色彩独领风骚,成为了中国艺术界的一匹黑马。而且得到了众多美誉:中国色彩教父、中国...3天前

『艺术中国』——重点推荐著名艺术家冯绪民

冯绪民,字朝真。1960年生于辽宁阜新。1988年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4年获文学硕士学位。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获奖:第十二、十五届全国版画展铜奖;第六届全国“三版”展优秀作品奖;第十四届全国版画展银奖;首届青岛国际版画双年...3天前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 谷连昌2024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 谷连昌2024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75年的风雨兼程,75年的砥砺前行。75年前新中国的诞生,是国家的重生,是民族的觉醒,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伟大的时刻。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热爱与期盼。向祖...3天前

芬笋得日(Sundeer Solo)的抽象艺术

芬笋得日 凝 120x120cm 2014年芬笋得日是一位优秀油画家,他以表现主义和抽象绘画作为自己的创作的主攻方向。他的作品是在体味理解蒙古族和草原的神话历史想象中生成的,作为一个蒙古族画家,他沉浸于草原的宏大历史精神场域当中:游牧部落诞生于苍狼和白鹿(蒙古秘史)的图腾变形当中,苍凉而雄浑的演进,...4天前

贾越云,一位21世纪自称布衣的学识渊博的大画家

贾越云,一位21世纪自称布衣的学识渊博的大画家记者 付文风在21世纪的今天,许许多多读过贾越云画作及诗书赋文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认定他是一位罕有的才华横溢、学识渊博的大画家。贾越云的人生经历跌宕起伏。早年他随父下放,父亲英年早逝。贾越云在煤油灯下苦读父亲留下的一本本哲学及文学书籍。他放过牛,犁过田,干...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