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艺术家陈逸飞逝世二十周年。2月17日,上海浦东美术馆正式对外宣布本年度首个重量级大型艺术展览——“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将于4月26日起正式向公众开放。
发布会现场
在热播电视剧《繁花》中,“至真园”曾出现过两幅大型油画,它们均出自艺术家陈逸飞“仕女系列”,是从私人藏家手中借来的原作。
这两幅油画精品,不仅显示出至真园老板李李的艺术品位和雄厚财力,也从侧面反映出在1990年代的时代大潮中,艺术品收藏已开始兴起,成为弄潮儿逐鹿市场的另一选择。
在《繁花》中亮相的这幅《仕女与鸟笼》,也将在此次大展中亮相。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包括这件作品在内的四件重磅级作品率先揭开神秘面纱,分别展示了他在不同阶段的创作风格,也让人们对此次展览更为期待。
《仕女与鸟笼》将在此次展览中展出
呈现近百件代表作与珍贵文献
陈逸飞(1946-2005),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投身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并取得世界性影响的杰出艺术家。作为中国当代杰出的美术家代表,他的作品高度融合了中西方艺术精髓,同时承载着红色文化、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的历史脉络,为中国现当代艺术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逸飞最早将“大美术”的概念引入当代中国,是“视觉艺术”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他在绘画、电影、时尚、环境设计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率先推动了不同领域的融合。
2025年恰逢陈逸飞逝世二十周年。展览“时代逸飞”将以此为契机,全面回顾陈逸飞的艺术成就。展览标题中的“时代”二字,既彰显了陈逸飞领先其时代的前瞻性与创新性,也揭示了他对当下社会文化格局的塑造。从红色经典到都市叙事,从东方意境到国际视野,他的创作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他的艺术生涯也跨越了时代的变迁。
四幅作品抢先亮相
本次展览囊括了诸多陈逸飞最为知名的杰作——包含《黄河颂》《开路先锋》在内的诸多早期奠基性名作;以《夜宴》《玉堂春暖》《浔阳遗韵》等作品为代表的“海上旧梦”系列;创作于留美期间,颇受大众喜爱的“音乐家”系列;使更多国际观众领略中国江南风情的“水乡”系列等。
近百件代表性作品涵盖了油画、版画、素描、水彩、雕塑、影像等多种媒介,以及各类珍贵历史文献资料,将全方位地呈现陈逸飞创作生涯每个阶段的整体样貌和思想转变,突出他在不同领域内的重要成就。
提出“大美术,大视觉”的先行者
20世纪90年代初,陈逸飞以超前的视野,提出了“大美术,大视觉”的理念,将视觉艺术的各个门类融会贯通,推动了一个时代的审美复兴,创造了商业、电影和公共艺术的传奇。
他涉足影视行业,以导演的身份先后拍摄了《海上旧梦》《人约黄昏》《逃亡上海》《理发师》等四部电影;他创建的服装品牌“Layefe”首次将“时装”的概念带进中国;他所创办《青年视觉》杂志成为当时年轻人的艺术时尚“启蒙”;他设计的公共艺术雕塑《艺术之门》是泰康路艺术街区的一大地标。这个时期的陈逸飞突破了纯艺术与应用艺术的界限,把美学思想带入到日常生活中。
此次展期中,位于浦东美术馆四层的数字体验中心将特别呈现与陈逸飞相关的杂志、回忆片段、物件、珍贵视频等内容;二层报告厅内则将放映陈逸飞导演的电影剪辑版,以及相关的历史影像资料。另外,本次展览也有望与2025年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惊喜联动。
在电视剧《繁花》中亮相的《仕女与鸟笼》创作于1992年,是陈逸飞归国后“海上旧梦”系列的标志性作品之一。画面中的人物为陈逸飞所塑造的经典仕女形象之一,兼具现代与古典的独特风格。《仕女与鸟笼》整体质感细腻静谧,散发着上个世纪胶片电影般的朦胧之美。陈逸飞在同年拍摄了与绘画系列同名的电影《海上旧梦》,由此可以看出陈逸飞绘画创作与电影实践之间的共生关系。
陈逸飞作品《我的邻居》
值得一提的还有另一幅作品《我的邻居》,这幅油画创作于1996年,多年来一直存于伦敦。这件作品描绘了陈逸飞祖宅的一隅,承载着艺术家对故乡深切的回忆和情感。在本次展览中,它再次回到上海,不仅是作品的“归家”,更象征着陈逸飞艺术精神的回归与延续。
另外两幅率先亮相的作品分别为《开路先锋》和《黄河颂》。前者创作于1971年,是陈逸飞与魏景山合作创作的第一幅工业题材绘画,被认为是他早期艺术生涯的重要里程碑,也是红色文化的经典之作。《黄河颂》是陈逸飞基于钢琴协奏曲《黄河》所绘制的著名红色主题油画,于1972年完工,现由泰康保险集团收藏。它不仅是陈逸飞所有红色绘画中最具历史重要性的作品之一,也是其整个职业生涯中的代表作。
文字丨记者 何晶图片丨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