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秋书法作品欣赏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赵长秋艺术简介

趙長秋,字之明,號雲龍。河北秦皇島人。1970年入伍,在山西省軍區服役,现已退休。現為中國書法家協会國際交流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西省書法家協會第四、第五届副主席、第六届藝術頋問、山西省原篆刻艺术委員會主任、山西省名人書畫院常务副院長、山西省八一書画院副院長等职。其自幼酷愛書法篆刻藝術,幾十年寒暑無間,研習不輟,取得了骄人的成績。是解放軍总政治部树立的“軍地两用人才”典型。多次參加全國、全軍大型展覽并獲獎。曾出任由中國書协和中國美协主办的《中國·芮城·國際書画大赛》评委。1992、1993年兩次參加《全國書畫名家百家精品展》和全國中青書展。1994年參加香港中國書法名家作品展獲銀獎并多次參加日本、韓國、英國的書畫名家邀請展。同時被國內50多家齋館、碑林勒石或收藏。2014年6月3日《中国改革报》的“风釆” 栏目整版進行报道。中央電視臺“解放軍生活”節目、山西電視臺“一方水土”節目、黄河電視臺“走近書画名家”等節目多次宣傳或專題報道。作品和傅略入编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鑒》。并先後出版發行了《趙長秋書法篆刻作品集》、《趙長秋作品精萃》和《趙長秋書印》等作品集。



节临大克鼎



节临季良簠

戎马生涯绿营梦,半世浮沉书法情

——访军旅书法家赵长秋

“字如其人”,初见军旅书法家赵长秋先生,脑海中首先蹦出的就是这句话。他研习书法数年,主要以行草、篆书等为主,行草风格如行云流水,豪放洒脱,正如其人,说话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健谈之至,与之聊天,真可谓是“酣畅淋漓”“爽快万分”;篆书笔法瘦劲挺拔,布白严谨,正如其人,身材笔挺,精神抖擞,为人谨慎,观其做事,真可谓是“恭谨慎微”“儒雅大气”。



滕王阁序句180x60cm

真正涉足书法领域,是在他正式入伍参军之后,据赵长秋回忆,儿时的他,只知道字好看与否,根本不懂得什么是书法。1970年底他应征入伍来到山西省军区。起初他担任部队基层文书,直到1972年军区领导李之光视察部队时,慧眼识珠,把他调到机关工作。李之光先生是著名的军旅书法家,是山西省书法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书协第一届理事,山西省首届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在李之光先生的耳濡目染之下,我系统的学习研究,真正开启了我书法艺术之路。



节临石鼓文

说起书法艺术,他向记者讲述了最初读帖、背帖、临帖的事情。“我学书先入手汉隶和唐楷、张猛龙碑和集《圣教序》,兼习米南宫《多景楼诗帖》和董其昌的《行书诗轴》及石鼓文和近代王福庵的篆书等等。同时,对魏、晋碑版诸帖、孙过庭的《书谱》及傅山的《霜红龛集》等都做过认真的研究,从中吸取营养并充实自己。”



清·刘熙載詩句65x65cm

他很崇尚“读帖”,对名家名帖进行“阅读”,研究章法、结构、造型,在阅读研究名家名帖的基础上,不仅逐渐领悟了书法艺术的风格和流派、结构和章法。而且还提高了审美观点和文学修养。“学习书法,一定要融会贯通,要博采众长,不能只学一家书法字体,在厚积的基础上,才能创立自己的风格。要在练习行草的时候,感受它的线条与章法,在练习篆刻的时候,品味它方寸之间表现大千世界的奇妙,在研习篆书的时候,修炼它笔画结构的庄重和严谨。”



团扇30x30cm

1982年他的书法作品首次参加省书展并被批准为会员,1987年被选为省书协理事和常务理事,1990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在省展、全国书展和全军书法篆刻展中多次获奖,多次被北京军区授予“部队基层文化标兵”。中央电视台的《解放軍生活》节目也做了专题报道。并入编四十多部辞典专著。作品还多次参加日本、香港、泰国、新加坡及英国等国际大展和邀请展并被收藏。



种徳载福.团扇30x30cm

他擅长行草魏碑,点画灵动质朴,风格清逸洒脱;一些书法专业人士提到赵长秋,称“观其书印,落笔涩疾自如,凝重稳健,师古而不泥,庄秀而不俗;用笔施墨和分行布白既有传统之功又富新奇之意,是工书善刻的军旅书法家……”。



自作诗斗方65x65cm

绿营几十载,翰墨正当歌。有书法相伴的日子,他感到生活充实而丰富多彩。说起这些业界对于他作品的评价,他非常谦虚,告诉记者,“外界的赞誉,只能成为我前进的动力,书法篆刻艺术博大精深,是我穷其一生的追求。我还要潜心钻研,创新求变,探索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来服务社会和服务人民。”

郭欣龙

高级编辑



左:鼎铭集联180x50cm,右:三国·曺植诗词摘句180x49cm



宁静致远135x35cm



风雲论道135x35cm

  本人篆书创作手记:

篆书这种古老的书体,因社会的受众面小,且难识难写,使之赏者稀,习者寡。然而,正是篆书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字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篆书体系,为中国文字的隶、行、草、楷等书体的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篆书是我国各种书体之首。

傅山云: “不知篆籕从来,而讲字学书法,皆寐也。”书篆若书楷,最能养气。应遵循先静后动,先收后放,先平稳后险绝的原则。大凡动笔之初,默想其神,静思架构,矜燥俱平,性情皆备。篆书用笔不能太肥又不能太瘦。肥则形濁,瘦则形枯。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太轻则浮,太重则渍。凡小篆之线条、《毛公鼎》之结构、《散氏盘》之体势、《石鼓文》之气息都应成竹于胸,游刃于毫。方能生动态之美,显率真之韵,婉委通变,趣味盎然。

  雲龍齋主赵長秋于汾濱书屋 2014年9月15日




责任编辑:Jelly

最新推荐

王占寅书法作品欣赏

王占寅书法作品欣赏6年前

王德成书法作品欣赏

王德成书法作品欣赏6年前

詹冰莹书法作品欣赏

詹冰莹书法作品欣赏6年前

席东升书法作品欣赏

席东升书法作品欣赏6年前

张云峰书法作品欣赏

张云峰书法作品欣赏6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