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合影
2019年6月18日下午,“任哲:美术馆观察计划”在上海新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上海新美术馆主办、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作为学术支持,中央美术学院教师陈旷地博士担任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教授担任展览学术主持。本次展览共展出围绕美术馆日常的作品36件,展览向观众展示了一位美术馆人的情怀与思索。
艺术家任哲因入选新美术馆的“新青年”展览计划,因而有了此次展览的机缘。该组作品从2012年开始创作,前后跨度五六年的时间。“美术馆观察计划”来源于任哲的独特艺术视角。作为中国美术馆的一名馆员,任哲的身上同时兼具了艺术家的敏锐视角和美术馆工作者的逻辑理性思维,他以在中国美术馆亲身见闻的工作场景为母题,采用平实的笔调记录了日常工作中接触的各种局部的、直接的、特写的场景,在一个庞大的艺术运行体制中以艺术的呈现方式挖掘出其背后所体现的生产、流通、分配等环节。
任哲认为他其实也是画中的人,“我的日常就是在美术馆中工作,参与布展、观看美术馆中不同展览的经历,让我想把视觉经验、经历以及思考的问题通过绘画表达了出来。”
上海油雕院美术馆副馆长 傅军女士(左)著名油画家 俞晓夫教授(中) 展览学术主持 余丁教授 (右)
美术馆是艺术与人共存的特殊场域,作品、空间及空间中观看的人,对于三者的关系研究成为任哲作品的主要叙事方式。在对“画中画”系列作品的处理中,关系更为复杂,他不满足于在画面中平面地重现画作,而是将它们置身于一个空间场域中,将自己对艺术史的见解叠加于美术馆的空间假设中,用不同环境唤起对艺术的新释读,通过对空间和光线、秩序与构成的研究而产生新的对话空间,既野心勃勃又富有挑战。
展览分新画与旧画两个部分,新作品从面貌上,强调构成的艺术,平面的元素会比较多,早期的创作则更加完整一些,如画面的质感,素描关系、油画色彩,会关注的更多。
任哲的作品总是给人以静谧与沉着之感,这与任哲自身的性格息息相关。生活中的任哲是一位冷静而理性的人,少言寡语的人物性格也被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沉静而朴素。他以现代的观察视角创作出一批沉静而内敛、富有古典主义基调的作品,这也反映在他有关城市空间表达的作品中——无论是小区、公园还是无名巷陌,任哲以自己冷静的笔调诠释着周围的环境,带着超越模糊的感性,以灰色的处理和人物的安置来反观对于城市冷漠气氛的体会和自身状态的反省。
展览学术主持 余丁教授 (左)展览艺术家 任哲先生(中)著名艺术家 蔡居先生(右)
著名油画家周长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任哲在创作中很好地将艺术与生活相贴切,他下班会将白天在美术馆的经历与想法记录下来。整个处理的过程不牵强,自然而然形成了主题,这个主题也特别合适。用艺术的眼光去思考问题,思考的阶段是一个很长久攻克的过程,他的作品中有很现代的表达方式,这与传统的表达方式是有很大差异的。如何把现代的表达方式在作品中表达的更好,更具有可看性与艺术感呢?这对艺术家是一种挑战。任哲是油画艺术家,如何运用传统的绘画方式将日常之事表达的不一般,体现出自己的创造性呢?这个很重要。任哲的可贵之处是他比较踏实,踏实做才会做好,需要具备进取心与长久的韧性,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与毅力,这对所有年轻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
据艺术家任哲介绍,在未来一段时间中,任哲想继续把美术馆这个题材往前推进,“我有一些新的感受想要表达出来,希望将画面的语言与质感提升。”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8月23日。
原新民周刊主编 丁曦林先生(左) 著名艺术家 李磊先生(中) 著名油画家 周长江教授(左)
著名油画家 周长江教授(左)上海油雕院美术馆副馆长 傅军女士(中)著名油画家 俞晓夫教授(右)
上海油雕院美术馆副馆长 傅军女士(左)展览艺术家 任哲先生(中)著名艺术家 蔡居先生(右)
展览策展人 陈旷地博士(左1)翟春发先生(左2) 展览艺术家 任哲先生(右2) 展览学术主持 余丁教授 (右1)
翟春发先生(左) 展览策展人 陈旷地博士(右3) 展览学术主持 余丁教授 (右2) 展览艺术家 任哲先生(右1)
著名油画家 周长江教授(左) 展览艺术家 任哲先生(右)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