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亚洲觉醒30年:艺术变革和社会运动(组图)

亚洲觉醒30年:艺术变革和社会运动(组图)

2019-06-24 11:34 文章来源:新浪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艺术盒子丨

撰文整理 | 新京报记者 余雅琴

亚洲觉醒30年:全球化下的艺术变革和社会运动

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是动荡不安的年代,冷战中不同意识形态的对峙,越战的爆发,国家主义的崛起,如火如荼的都市现代化发展进程,亚洲各地掀起的民主运动浪潮……置身这个时代的艺术家开始质疑传统艺术的形式与功能,认为其不足以回应时代与创作的需求,他们大胆实验探索各种艺术媒介的可能性,来表达转变中的个人和社会身份认同。与此同时,他们不满足于艺术为艺术或上流社会服务,呼吁艺术家走出画室,走向民众。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最新特展“觉醒:1960-1990年代亚洲社会中的艺术”

(Awakenings: Art in Society in Asia 1960s-1990s)

在6月14日开展,通过亚洲12个国家和地区超过百名艺术家的总共142件作品,着力探讨战后亚洲的转捩点,艺术和社会运动之间的关系,在全球语境中重新定位亚洲艺术。

这场展览的时序从20世纪60年代发端,这是一个社会政治变革呈现出强劲势头的时期,特别考虑到整个亚洲的去殖民主义和独立运动等等,包含了对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冲突、越南战争、去殖民化、民族主义兴起、迅速的现代化和民主运动等事件的回应和思考。

《胶袋表演》(Plastic Bag Performance),“蛙王”郭孟浩(Frog King Kwok),行为艺术与装置,1979年, 北京。此次展出于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作为“85美术新潮”中最具颠覆精神的激进艺术团体之一,“厦门达达”代表人物黄永砯创作于1989/2013年的代表作《爬行兽》

(Reptiles)

是本次展览的亮点之一,这是一件用纸浆重建的中国传统墓葬装置,其材料由艺术杂志和艺术书籍放入洗衣机内捣拌而成,龟状的坟墓将中国传统文化关于长寿与万岁的隐喻置于当代艺术语境,集体记忆的碎片与废墟下,“洗书”的行为过程似乎也成为了一种前卫姿态的策略性表达。黄永砯在1986年的文章《厦门达达,一种后现代?》中写道:“这种混乱和参与制造混乱本身就具有价值”——极大的混乱,造就了一代人。

《爬行兽》首展于1989年在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的著名展览“大地魔术师”

(Magiciens de la Terre)

彼时就探讨了通过文化多样性来解构艺术史中的西方中心主义叙事,几乎算是中国及诸多前殖民地的前卫艺术家们受到广泛国际关注的里程碑式起点。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艺术抗议”主题展也层出不穷。“觉醒”

(Awakenings)

通过梳理非西方干预下的复数的历史,展现一个觉醒年代里亚洲诸多前卫艺术运动中动态的差异与关联,正如新加坡国家美术馆高级策展人 Adele Tan 在接受采访时所说,超越了国家地域的比较框架与线性的叙事逻辑。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