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在户外设置艺术品到现在的社区艺术活动,国际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向是从街区到社区,从精英主导到大众参与,从专门观赏活动到日常生活景观。从审美角度看待这种发展,可知人类社会正经历从艺术审美到日常生活审美的巨大转变,而公共艺术的演进过程正与社会发展同步。那么在具体的艺术实践领域,我们该怎样取消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又该如何建立艺术与生活的联系?就成了公共艺术研究者和创作者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其中“使日常事物陌生化”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创作方法。
欧登伯格和凡·布鲁根 苹果核 1992年 美国
什么是陌生化
这里说的“陌生化”,是指原本很熟悉的日常事物由于形式或功能上的改变而让人感觉不熟悉、异样甚至惊骇;而所谓“日常事物”,是指以艺术为审美中心的理念中所不包括的审美对象和活动,即被普遍认为与艺术审美毫无关系的日常生活内容,如为满足吃穿用住等基本生存需求的事物和活动,如炊具、卫生工具和劳动工具等物品,当然也包括并非频繁发生的活动,如聚会、体育赛事、假期、婚礼和旅行。这样的生活内容,往往有重复、常见、普通、平淡、尽人皆知、缺少刺激性等特征,因而对置身其中的人缺乏明显的感染力,也是人们通常不会将日常生活视为审美对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