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如何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组图)

如何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组图)

2019-07-02 07:37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王洪义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63718377_1508480895533_mthumb

制造陌生化的几种艺术手法

使用偏离常态和夸张变形等形式手段对司空见惯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才能让平凡事物显现出不平凡的光辉。从技术层面上说,对平凡事物进行艺术处理就是在形式上对原型进行改造,除了最基本的改变形态(变形),陌生化公共艺术创作还会使用下列手法:

(1)改变体量

日常事物的体量依据实用功能而定,如果有艺术家明显改变了日用品的体量,将普通物品极度放大或缩小,就会使人因意外而获得惊喜。欧登伯格和凡·布鲁根和草间弥生都使用了这种方法。

(2)改变功用

去除日常生活中平凡事物的实用功能,赋予其另外的与实用功能无关的审美属性,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将实用生活物品变成了非实用艺术品。英国曼彻斯特的《内史密斯蒸汽锤》(1917年设计)是工厂里废弃的机床;中国艺术家宋东的《物尽其用》是中国传统家庭中的大量日常用品。

(3)改变质感

改变任何事物的固有质感都能带来明显的陌生感。杰夫·昆斯的《小狗帕奇》和《气球狗》改变了原型的材质;詹姆斯·迪弗的《融化的冰淇淋汽车》,通过模仿冰淇淋特有的融化形态使作品有强烈的震撼力。

(4)改变语境

“语境”(Contextual)是决定作品属性和含义的重要外部条件,改变事物存在的语境自然会使该事物丧失其原有意义而产生新的意义。瑞士艺术家托马斯·赫西霍恩的《蒙德里安祭坛》使日常物品在改变语境后变成纪念碑式载体。

(5)制造残缺

艺术家们为求新颖效果常常会有意制造“残缺”效果。彼得鲁斯·史邦克的《建筑残片》(1992年)以倒塌和下沉的破败形式寓意文明的衰落和时光的流逝。布鲁诺·卡塔拉诺的《旅行者》使用了人体中心有巨大空缺的形式。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