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19到20世纪西方鉴藏与研究视野里的中日绘画(组图)

19到20世纪西方鉴藏与研究视野里的中日绘画(组图)

2019-07-31 10:56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施錡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福开森(John C. Ferguson, 1866—1945)

二、20世纪30年代的中日形象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画逐渐纳入西方人视野的时代,这与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有着一定的关联。孔华润评述道:“在20世纪30年代,对于中国人和日本人来说,战争与和平,生存与死亡,成为比其他事情更优先考虑的问题。双方政府都在争取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同情。文化外交是赢得海外朋友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日本人自然不愿意因为他们的军队在中国犯下的暴行而被世人认为是野蛮的,因此很愿意用其精美的艺术品来证明他们是拥有伟大教养的民族。直到南京大屠杀前,日本的文化攻势一直有着成功的前景。”

此时的中国政府也开始意识到文化外交的重要,中日的艺术品在西方显示出齐头并进的趋势。1936年,日本在波士顿美术馆和哈佛大学的联合赞助下,举办了“日本艺术珍宝展”。与此相比肩的,是中国在1935年11月至1936年3月参加了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伯灵顿宫举办的,以帕斯沃·大维德(Percival David 1892—1964)爵士为首的英国收藏家推动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根据袁同礼先生(1895—1965)在《我国艺术品流落欧美之情况》中的记载,这次展览有19个国家参与,唯独美国虽是收藏重镇,却由于政局的考虑未能充分选送。无论如何,这次展出使西方世界对中国艺术史的研究兴趣陡增,虽然中国政府有意再度赴美展览,然由于当时美国政府避免与日本冲突的东亚政策等原因未能成行。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