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来作品
书法艺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开始了复兴的步伐,许多人投入到了其间。书法与其它艺术有个不同点,就是背负着很重的传统观念,有一整套既定的规则,狭隘的认为必须按照这个规则入门、修炼。其实书法是一门知识与技法的结合体,进步快最好在理论上明白并经过有技术的人的实际指导演练。至于能否造诣深,则要看你的天分和机缘,都做到了才可能有所成就,否则修炼得好的也只能是蜷缩在古人门下。一般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也就是做个修身养性或业余娱乐用。所谓有成就的,就是功力深厚,面貌独特,被社会被圈内广泛认同者。这样说并不是认为无成就的不能以此养家糊口。因为社会上需要不同层次的文化用品,层次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 。再者,就书法样式而言,有喜欢孙猴的就有喜欢八戒的。
刘玉来作品
书法和写字不是一回事,但往往被认为是一回事。所以很多人以为能用毛笔挥洒就是书法。于是认为老干部写的毛笔字就是随意挥洒成的。于是将他们写的谓之老干部体,言外之意就是非书法或差劲书法!其实学习书法成绩大小和年龄无关,和学习路子正确与否、下的功夫深浅、个人天分有关。这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学习路子, 而学习路子就在于你是否拜过老师了。需要说明的是初学者不必拜名家,一般水平老师即可。有老师带你可少走许多冤枉路,可以直奔目标。目标明确就看功夫了。至于天分,应该是决定因素,因为成名成家需要天分,无天分者确实往往劳而无功。
说到这里就涉及到老干部的学书历程了。
刘玉来作品
老干部一般都有一定文化,如果文化太次了也成不了老干部。这些人年轻时都多少接触过毛笔字,看过的碑帖、书法作品也不见得少,只是没有系统的学过。你可以说他们是书法爱好者,但不能说他们是书法文盲。这么说吧,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文化修养上比大多数专业书法的人要强。只是在书法这个领域他们是业余爱好者。这样说应该是公允的。
老干部搞书法并不是完全陌生的,但在给他们按上老干部体的人看来,他们缺的是关键两点:按传统步骤练、下功夫。其实这些老干部之所以退休后以书法填补生活空缺,是因为他们年轻时一直就喜欢书法,只是没有时间过多投入,但没多投入并不能说没有投入。其实他们看过的展览也并不见得少于专业的人;名胜古迹、殿堂匾额也没少看;业余时间也会常常操刀玩味。这些都和专业学习书法的如出一辙没有差别。学书法的道路多种多样,他们的学书历程虽不是专业性的,却为其进入专业性的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为这些也是专业人的功课。再说向老师学,有人对”老师”的认识有个误区,认为必须是到学校或特意去拜师的才算,其实书本就是老师;看比你强的人演练,他就是老师,很难相信老干部缺少这种老师吧!
刘玉来作品
缺乏正式入门的训练是否就是横在他们面前的死局不可逾越?回答是否定的;没有所谓正式投门学习的历史是否就能说明他们的书法起步水平低?回答也是否定的。这是因为学习书法实际上并没有一套必须遵循的死套路。实际上如今许多写的不错的人并不都有过科班训练的历史。许多人都是私下从师或上过几年业余学校。他们得到的这些书法知识,他们临习的碑帖老干部也并非没尝试过。认真自学对于老干部并非难事,而活生生的现实老干部体已经向我们证实了这点。
下面我们再说说老干部学书法的劣势。由于他们大都是通过书籍和互相交流切磋的形式学习,所得书法知识不够规范是实际情况。再有由于社会上存在着一些搞江湖体的,江湖体并非没有功力,只是为了招揽生意引人眼球,常会搞些不正规的噱头,把书法搞得非常花哨下作。而正是这些噱头往往得到外行的叫好。无疑对老干部也有不好的影响。因为判断书法的好坏对于外行乃至有一定资历的人都有一定难度。故此老干部学书法要想进步必须多读帖多临帖。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同时要不断纠正曾经受江湖体影响的认识。
总之掌握了老干部体并不是坏事,而是好事,总比那些白手起家的强百倍。有这个基础证明他们有一定的书法水平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并非难事。这里对那些书法学得不错的老干部提醒一句:对于你们来说,提高对正规书法的认识是必须的,如此才能不断规范路子,避免受一些江湖体陋习影响,取得长足进步。
北京艺术研究所刘玉来 20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