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你听说过“用艺术造光”吗?13组艺术家从废旧回收材料入手,变身“光之寄语者”(组图)

你听说过“用艺术造光”吗?13组艺术家从废旧回收材料入手,变身“光之寄语者”(组图)

2024-02-08 10:56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一吨计划”是国内的一个环保时尚艺术绩效考核工程,开启了产业废弃材料公斤数认领并转化为艺术品和设计作品的新模式。希望藉由此计划打造人们可持续生活和感受世界的新思想,来探讨人本智造的可持续发展。

图片一吨计划可持续设计艺术中心

一月的苏州多了一分冬日的清冷,在连绵阴雨中冲寒而开的腊梅绿意盎然,这是独属于江南的朦胧之美。而在这座以园林风光、水乡风情闻名的城市一隅,还隐藏着一个令人惊喜的地方——苏州青苔国际工业设计村。从废弃的工业园区到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科技与创意交融迸发的场域,在这里,设计与自然和谐共生。他是设计师们展现自己匠心独运的平台,也让游客有机会体验到设计的魅力与无限可能。一吨计划可持续设计艺术中心馆就坐落于其中。

2024年1月28日上午,由“一吨计划”与苏州青苔国际工业设计村联合发起的艺术介入公共空间项目暨“一吨计划”成立五周年活动——“光造青苔”艺术展览正式开幕。本次展览通过13组艺术家的雕塑、装置、影像作品,从废旧回收材料入手,对光进行艺术的解析与表达,试图打开大众对光认知的多维视角。据悉,展览将持续至4月28日。

图片嘉宾合影

此次展览依托设计村的空间与资源平台为温床,延续“一吨计划”一直以来对环保、可持续的议题的关注作为展览内核。选取“光造青苔”为主题,将“光”作为艺术创作的主语与核心,通过对“光”的深入解读,展开探讨。展览着重强调“造”这一动词对“光”的创造性介入。其中“青苔”,既指代苏州青苔国际工业设计村这一展览发生的地理位置,又象征着自然界中的生命力和生态系统。青苔,顽强生长于废弃荒芜的土壤之上,为荒芜带来生机,这与本次展览通过艺术创生焕发废弃物新生命的核心理念相契合。“光”与“青苔”相互作用,共同“造”构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发生现场。

图片现场导览

策展人马思琦将“光”拆解为“三术光”,分别为:“自然之光”、“工业之光”和“艺术之光”。这“三束光”不仅是对光的物理属性分类,透过艺术家面对“光”这一媒介时切入艺术创作的不同路径,其展现的更是对生命、文明和创造的多维思考。据马思琦介绍,展览在空间布局上是以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为基础,依托展墙作为媒介,将三原色灵活穿插点缀于空间之中。营造出疏密错落、层次丰富、轻松活泼的空间效果,引导观众打破展线羁系,在行走、穿梭、回转、伫足中感受“光造青苔”所构建的关于光的递进式能量场,深度思考生命、文明与创造之间的纽带。“光造青苔”既是对生命力的坚持与强调,亦是对自然秩序的顺应与轮回。

图片现场导览

“一吨计划”发起人陈熹女士表示,五年来“一吨计划”一直在邀请制造产业,学者,国内外艺术家,独立设计师,环保先锋,媒体人等共同参与环保可持续项目挑战,为可持续生活,创建绿色文明星球助力发声。此次展览中艺术家们用艺术的审美与智慧将回收的裂屏电视机、烂尾楼囤积保温砖、展览废弃道具木料、创作过程打样模型、塑料瓶、铝合金建材等系列材料循环再造,变为光的寄语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展览现场

艺术家管怀宾的作品《焰园》,记录了其在北京的一个特殊空间中进行的行为影像作品,他将64瓶红星二锅头的酒液置于地上进行焚烧,在完成影像记录后,将酒瓶进行粉碎,再重新创作出一件全新的装置作品。管怀宾擅长从中国园林的场所精神中开启新的装置形态,他的“现场”是跳脱方案的景观,一种“重置”后的秩序规则显现出劳作者的神圣精神内核。

图片管怀宾 《焰园》 2013〜2018 影像&摄影 尺寸可变 摄影、影像

龚旭的绘画装置《地·龙》是全场尺幅最大的一件作品,而他也花费了近乎两天两夜的时间来完成,在马上到来的龙年具有特别的意义。艺术家表示,“在创作这件作品的时候,考虑到契合本次展览主题中‘光’以及环保的议题,结合我自身创作脉络中的传统意向和神话内容,将作品中的主体龙的形象进行了一些调整,在这里,龙承载了一个像灯或者光与电的创始者的精神内涵。整件作品的呈现效果参考了汉代画像砖中的肌理感,突出了其古朴的质感,观者甚至会恍惚以为这是一条从考古挖掘中走出来的龙。配合用灯光做出来的闪电,当代性与古朴气韵混搭的视觉碰撞,是我追求的呈现效果。” 龚旭擅长通过独特的绘画方式来展现对传统文学及民俗文化的思考与理解。将东方文脉融入作品的当代性表达,以现代之力赋予传统以全新演绎,这是他的执着与坚持。

图片龚旭 《地·龙》 2024 绘画装置 尺寸可变 综合材料

石玩玩的作品《终将遗忘》是一件互动装置。地面堆砌的三组大理石碎片上方各有一顶声控感应白炽灯,灯的光亮强弱取决于穿梭在其中的观众,当我们去谈论它,声音变得很高的时候,它们就会被灯光照亮;而当我们忽略它,抑或离场,灯光则会变弱甚至熄灭。这种对比在颇有趣味中却也透露出某种凉薄之意,引发思考。石玩玩表示,“作品中破碎的大理石给他的感觉是有些许悲伤的,它像是被踩碎过的地面,或者说是一种被撕裂的生活共识,其终将会被遗弃。”在艺术家看来,他的作品是“不以生产图像为目的的行动艺术和公共艺术”,艺术已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其超越展示与装饰的概念,进入血液,串联起公共生活情景中的生命力回归。

图片石玩玩 《终将遗忘》 2024 互动装置 尺寸可变 

大理石碎料、白炽灯、收声装置、声控单元

韩国艺术家金善珍《北方的冬天》,通过对窗户上冰花的模拟,把我们一下子带回了北方的寒冷季节。她本人秉持着“大自然是最美丽的艺术品”的环保理念,是一个非常擅长利用废旧回收材料,例如塑料袋与纸张去做作品的艺术家。此次冰花的制作是利用塑料瓶剪出来外形,再热烫而成。在艺术家石玩玩与左田作品中反射而来的双重灯光交织下,玻璃上的冰花如在阳光之下闪烁着熠熠光芒,这是属于冬天的浪漫与希望。金善珍也在对原材料的解构与重组中,找寻其最本质的价值以及重新获取到的全新意义。

图片金善珍(韩) 《北方的冬天》 2023〜2024 

装置 尺寸可变 亚克力、塑料瓶

加拿大籍艺术家左田东鼎带来了一件作品《塔》,艺术家从附近工地收集到一些废弃的石头,放置于一块LED屏幕之上,这快屏幕以坐标记录的经典方式,呈现的是一些点位影像,其中还有艺术家在加拿大家园迁徙途中的录屏。在不断记录的过程中,是会形成行为记忆,即使在旅行途中看到有意义的情景,也会去搬来石头与板砖搭成小塔,而塔与像电子山水一样的碎屏形成互文关系。这一方面是对逝去的纪念,另一方面也是对现实与科技间的割裂感提出质疑,以及对某种仪式感的延伸意义进行了探讨。

图片左田东鼎(加) 《塔》 2024 装置 尺寸可变 废弃建筑材料

赵玉带来的《阳光下爆汁的礁石》装置作品,是在建筑工地上常用的保温砖之上,呈现了很多石榴花。打磨得非常精细与光滑的红色石榴花与粗粝的灰色保温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与对话。石榴花在不同文化中有着很多不同的意义解读,在这组作品中,其通过与描绘有蓝色海浪“礁石”的嫁接,承载了某种繁殖与不断生长的概念。其中的灯泡在工业照明的语义中,亦承载了生命力的延伸。观者可以在“礁石”中穿梭,尝试找寻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样性与共生关系,而这组作品也因为人类的参与,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关联与制约。

图片赵玉 《阳光下爆汁的礁石》 2024 装置 尺寸可变 

石榴粉末、金属粉末、植物干粉、食用色素粉末、

丙烯、金箔、树脂、钢钉、保温砖、灯泡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贴合主题,对“灯光”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构建出一份精彩的灯光年表。其中不仅囊括了对灯具的历史考据,还追溯了灯的功能演变、审美追求,以及在精神、情感和艺术转化层面的重要变革。

图片展览现场

图片

展览名称:光造青苔主题关键词:“光亮”、“灯”、“生命”展览时间:2024年1月28~4月28日展览地点:苏州青苔国际工业设计村作品类型:雕塑、装置、影像参展艺术家:管怀宾、朱玺及学生团队、徐戈、金善珍(韩)、石玩玩、王昊悦、龚旭、左田东鼎(加)、张斌、赵如鹏、周鱼鲜、赵玉、中国美术学院公共空间艺术系研究生团队艺术总监:宋振熙策展人:马思琦策展执行:赵如鹏


责任编辑:娜兰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