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来作品
自从中国山水画产生后,如何构建它的理论就逐渐形成了。人们希望山水画是个什么样子开始成为议论的重心。其中以北宋画家郭煕的说法最著名也最具代表性,基本成为了最权威的不刊之论。
宋朝郭熙云:"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在他的最佳山水画标准里将好的作品归纳为四种,同时认为可居、可游最佳。也就是说一幅山水画让人产生要搬到里面居住或到里游玩的魅力,以他的认知来说就是最好的山水画了。当然,这样的山水所表现的景色必然很美了。在这里他只强调了画面表现的内容的决定作用,并没涉及到笔墨等其它内容。那么,他所认为的美,也就是古代人认为的内容山水美,能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趣吗?很显然,由于古代人与现代人生活的环境极其思想观念有很大差异,古代画中的景象是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人的审美意趣的。
刘玉来作品
郭煕并没有具体的描画他认为可居可游的景致究竟什么样子,但显存的郭煕的山水画向我们表明了,它是具有山园风貌的景象。即山水景象平和,好似一家一户居住的庭院。不过可以肯定的说古代人所喜欢的肯定与现当代人有所出入。但郭煕所设立的可游可居标准与他那个时代人所期望的是没有出入的。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我们如果理解成时代变了笔墨构建的美也会跟着变,以符合新时代的审美趣味,不至于落伍,那么我们这个时代的山水画景象也当随时代进化。因为以古人之可游、可居山水飨今人,今人必不会完全接受乃至洽意了。为此,今天的山水画就当别出心裁,不能完全跟着古人的古典主义山水步伐走,而应该画出今人可居可游又有别于旧山水之新山水,这当是最符合实际的。
刘玉来作品
我们上面谈到国画所追求的意向,应当就是审美的意向。国画表现没表现出这种可游可居的景象,就是展现没展现出来它应有的美感来。当然,今天国画所呈现的景象和美已经和传统的发生了变化,国画的这种变化是时代所赋予的,否则它就会被淘汰。今天的观众在生活环境,思想观念方面已经完全有别于古人。他们的审美习惯自然也与古代有所不同。那么,今天的观众还能欣赏古典书画吗?可以肯定的说,如果不加培养学习,是有困难的!这就是代沟。不过,经过学习这个代沟是可以克服的。
刘玉来作品
另外古人欣赏书画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远观近取。特别是欣赏山水画,当作远近观。即"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宋人尤重于此,故宋画大都气势宏伟壮观。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国画创作的工具离不开笔墨,所以表现在纸上时的笔墨所呈现出的功夫也就各有不同。功夫深的质地坚实 ,功夫弱的笔墨虚脱。但是这种差异在远距离是看不出的。只有在近处才能识别出来。而画的气势又必须在比较远的位置才能得以显现。故此欣赏国画在这两方面就要都照顾到:先远观,欣赏的是画的整体气势,之后再近看,欣赏的是画的笔墨意趣。宋画家特别重视这两点,既重势又重质。所以宋画今日看来其气势依然,而其笔墨亦结实。当今一些画家只重势,不知有质或技法粗疏,故其画作往往只宜远观,近看一塌糊涂。
北京艺术研究所刘玉来 202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