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艺术新天地
□ 陈坚
水彩画被喻为绘画中的“轻音乐”,具有水色交融、透明轻快的艺术特质。与“国油版雕”相比,水彩画之前一直被视为小画种。曾几何时,水彩画只是油画的草稿或者记录素材的简便工具。近20年来,水彩艺术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各地美术工作者秉持文化自信自强的精神、守正创新的理念,积极面向时代生活,持续突破原有题材局限,拓展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艺术新天地。
当今中国水彩画家们胸怀崇高艺术使命,通过对身边山水人文和现实生活的敏锐洞察,上下求索、八方撷取,从学术角度切入和建构选题,用多样的绘画语言、娴熟的绘画技巧,表达对新时代的赞美、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无论是作品的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超以往,体现出水彩画家们的积极态度,推动了各地水彩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纵览十几年来大江南北接连举办的水彩画展览,中国水彩画艺术的发展有几个明显趋势:一是坚持推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作品来表现新时代的变化,更加努力树立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精神信念,勇毅探索艺术高峰;二是建立了绘画创作的美学、哲学和新时代发展的认知能力,主动构建出新的自我发展格局,探讨新时代的绘画特征。中国水彩画家们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去研究发现日常生活本身更值得被观察、被描绘的人和事,更将明确图像与思想对于绘画缺一不可的道理,努力提高绘画专业能力,全面表述对新时代发展理念的刻画;三是经过多年院校水彩学科的建立,奠定了水彩画教育的坚实基础,为中国水彩画艺术培育优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重要保障,以巨大的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水彩画教育学科领域的基础性建设,系统化重塑和整体性重构,使中国水彩画的教育更加成熟;四是中国水彩画家有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勇气,审时度势,果敢抉择选择新课题、新项目,更有不少表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时代主题的大型创作,从艺术表现力的强化到尺幅的拓展,都进行了大胆尝试,更大地促进了中国水彩画研究和学科进步,使中国水彩在全国美术界展现出更深层次的新气象。
陈坚 节日 水彩画 152cm×105cm 2015年
然而近些年来,由于西方当代艺术观念的冲击和国内水彩画家理念的局限,有些水彩画家走向了照片化和图像影像化的照搬,有些作品呈现出缺少真情实感的虚无性,在绘画艺术上缺少笔尖上的“中国当代精神”,没有领悟传统经典作品的认知和结构,以及修养的建设,在这种状态下,我们该如何继承绘画传统?水彩画这种艺术形式又蕴含着怎样的潜能?五代词人顾敻在《诉衷情》中写道“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道出了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原理。不管学习什么、表现什么,都要有心灵深处的体悟和共鸣。水彩画也好,油画也好,中国画也好,不论什么画种,其实都没有固定的章法。变中有定,定中有变,同样面对一个人物的写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人表述,会表现出不同的诠释和理解,同样是水彩画创作,灵活掌握艺术表达的原理,下笔就会很“鲜活”,有水、有色、有形、有意。如果呆板地生吞活剥,落纸就显得生硬刻板,不自然、不生动。水彩画的水性与笔性是随心的、通灵的、透明的、内在的,又是超越的,能入能出,见好就收,才能达到有体、有用、有趣、有意、有神的境界,笔下自然有道。
其实水彩画家都身怀独特的艺术天赋与热情,能够驱使我们创造超乎想象的成就,一旦意识到这点,一切都将随之变化,这种有生命力的“鲜活”,外在的是形式,内在的是精神,如创作与写生就是写其精神,写貌取神,这种“鲜活”的状态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中国艺术画论里经常提到一个字——“气”,实际上就是中国艺术的精神。我们当代中国水彩画家,就应该从水彩艺术里找到艺中之艺,即艺术当中的艺术气息,它是一个民族的记忆。由是可见,水彩画艺术的发展要“融通”,“融通”正是中国水彩艺术发展的要脉。当今中国水彩画发展过程中值得忧虑的问题是“单一性”,很多人只会客观地“写生”或“呈现”,照抄自然中的客观物象,相关绘画艺术的主动性、绘画性等艺术修养较弱,这些都阻碍了水彩画的融会贯通和发展前景。对于年轻的水彩画家来说,更需要艺术的滋养、文化的滋养和思想的滋养。
中国水彩画要有正大气象。画家们要了解中国的文化精神和绘画造型技法规律,功夫扎实,见物清明,分辨明晰,不为偏执所囿,不贪求狂怪,妄言自我。有了“正见”,自然会转入内心,用其腕下。追求内在的美、深沉的美,才是一种大美,而不是表面上的俗美。艺术要博大而简约,理清源流,不要面面俱到,不必什么风格都学、流于表面,而是要抓住核心的审美观念,举一反三,为我所用。从技法到审美,再到人文,艺意渐佳,可合于人心境。若迫于事、拘于用、应于时,也许可达到“能品”,却很难有逸致,好的作品就要有值得品味的意境和内涵。
艺术丰富了创意的人生,但艺术也并不是生活中单一的一个小环节,而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可以形而上也可以形而下的表现。不要将艺术框限在墙上的一幅画或一个表演之中,因为它可以无限延伸。我们必须在不同的人生意义之下,积极努力开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如今,一批年轻水彩画家们的学术方向越来越清晰。他们从中华美学中汲取营养,把追求更具中华神韵的写意表达作为学术目标,将水性写意的笔调、意境的营造作为研究重点,使水彩艺术在表现方式和语言上同其他画种拉开距离。能够胜任各类主题创作的水彩画,已然具备了作为大画种的主要特征。随着时代发展,具有中国风范的水彩画面貌日益凸显。中国水彩将跨越更加广阔的艺术经纬,探索描绘新时代生机与活力的更多可能。■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