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刘玉来:国画的似与不似(组图)

刘玉来:国画的似与不似(组图)

2024-02-29 13:50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czhbs6ulq61qppflip.jpg

刘玉来作品

国画的创作与西画有着很大差异,一般人对于画的理解基本都是对西画理解的方式。即画什么都要在外形上力求像似。这种认识下则成了对一切画的要求。故此当清朝时人们看到郎世宁用中国笔墨,采用西方透视画出的景物时,那评价是非常高的。这种认识即使在今天,依然群体庞大。

czhbskcw2kxidwtppw.jpg

刘玉来作品

这种现象告诉我们,人们的绘画的认识一般都停留在像与不像上。那么对于国画家有没有影响呢?应该说有的。这是因为,我们在谈到艺术应该接近大众时,往往会把焦点集中在像不像上。确实,当你的作品与现实越逼真,得到的呼应也就越广泛。用今天的话语就是粉丝越多。当然,画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喜欢的人越多越好。所以,摆在画家面前的任务就比较艰巨了:你是迎合“像”还是走一条提高观众的认识,爬一个更高的台阶?这么说吧,对于一个画家来说画像并不是件难事。但你若单纯选择这条路,也就铸就了你今生的前程是平庸。

czhbsstreiaohqoa6g.jpg

刘玉来作品

对于像的问题中国画家们很早就有了认识,宋朝苏东坡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可见在宋朝,画家们的这种认识已经很有见地了,他们已经知道了画不是外形表面真实的写照。既然不是表面写照又是什么?难道表面写照不重要?这个观念虽然在宋朝就提出了,但真正的贯彻在画家的实践中时却一直在左右摇摆中进行,并没有普遍的实行开来,相当一部分画家依然把表面的相似放在首位。为什么呢?首先,表现物体一定要能看出表现的是什么,其次才是通过物体形态把其内在精神展现出来。那么你在画物体形态时怎样通过形态表现精神?这一关就会难倒很多人。因为即使你的技法很娴熟,一般人没有一定的水平到此就会止步不前,最多只能画出精确的外貌,不能表现出其性格心理状态等深层的内容。

czhbsxywwxkxfe9a0u.jpg

刘玉来作品

苏轼的话确实说到了绘画目的的点子上,可谓真知画也。因为对景对物对人写生,作为画家焉能不似?但表面外形似并不是目的,目的是能通过外形把精神面貌表现出来。故国画自古不强调对景写生,多强调到自然中感悟,所谓感悟就是体会揣测领悟物体的内在精神,之后利用其外在形态将其内在精神调动出来!也即在心灵中获取山水一种形貌质地特征印象,在潜意识中留下一种山水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创作所得,方可外得山水之特质,内得山水之精神。对山水如此,对其它花鸟人物当然也会莫不如此。故此国画强调的不是外在的酷似,而是内在精神面貌的酷似。当然,这样说并不是要降低外在的表现力,相反,更需要画家将外在最能突出内在精神面貌的形态强调表现出来。

无疑,这是很难的。


北京艺术研究所刘玉来 2024.2.28


责任编辑:娜兰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