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披发青铜人像在上海博物馆东馆展出。中新网记者 张亨伟 摄
值得一提的是,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的良渚文化“十节玉琮”,在3000多年后首次“回归故里”。十节玉琮呈长方柱体,外方内圆,上大下小,中间贯通一孔;全器共分十节,每节雕刻有简化人面纹;器内外打磨抛光,玉质平滑光润,制作十分规整。此器在料、工、形、纹上与金沙遗址出土的其他玉琮完全不同,却与良渚文化晚期玉琮相似,说明两地在较早时期可能就有了交流与往来。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为了讲清楚古蜀文明的“来龙去脉”,本次展览向国内28家文博考古机构借展,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有力的考古实证,“希望观众能够从中领略到中华文明的多姿多彩和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