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文化校历“哲学学科周”系列活动中法文化年特别展览——笨笃(魏明德)画展“浩海无碑林”在复旦大学200号楼开展。
校党委书记裘新向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会长李爽授予捐赠证书。副校长陈志敏、哲学学院院长张双利、法国驻上海总领事王度(Joan Valadou)、瑞典驻上海总领事司梅(Marie-Claire Swärd Capra)在开幕式上致辞。画作创作者哲学学院教授、徐光启文明对话与交流中心主任魏明德(Benoît Vermander)与哲学学院艺术哲学系主任沈语冰现场开展对谈。
本次展览有哪些亮点?背后又有怎么样的故事?展览开幕前,校融媒体中心记者专访了魏明德,请他分享创作经历与中国故事。
用中国画描绘事物不断变化的过程
“如果说展出画作有什么特点的话,我会说它描绘的是自我的多样性。”本次展览展出了近四十件魏明德画作,都是他过去十多年间的创作。在他看来,每个作品都是自我的一种表达方式,而自我具有多元性,包括难过、愉快,或是正在探索等不同状态。
“我会保持创作过程中的偶然性、自然性,去感受自己潜意识告诉我的事情。”作画之前,魏明德并不会考虑具体的主题,因而他的作品主题多样且不拘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