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龙韵百年—纪念萧龙士诞辰135周年·萧龙士书画展”在中国书法大厦盛大开幕

“龙韵百年—纪念萧龙士诞辰135周年·萧龙士书画展”在中国书法大厦盛大开幕

2024-05-18 09:57 文章来源:安徽省书法院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图片

2024年5月16日,由安徽省委统战部、中国民主同盟安徽省委员会、安徽省政府参事室联合主办,中国书法大厦承办,安徽省书法院和安徽省萧龙士艺术研究会协办的“龙韵百年—纪念萧龙士诞辰135周年萧龙士书画展”在中国书法大厦隆重开幕。

萧龙士(1889—1990),宿州萧县人,早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是中国现当代杰出的书画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萧龙士与李可染、李苦禅、许麟庐情逾手足,书画风格上承扬州八怪、吴昌硕、齐白石,下启江淮大写意画派,擅画竹、梅、菊、松、兰草、荷花、牡丹等题材,技艺精湛,质朴淳厚。萧龙士先生是齐白石的弟子,同时也受到了其他画家的高度认可,潘天寿称他为“江北第一画家”,生前先后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安徽省书画院名誉院长,安徽省文史馆馆员、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常委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原省级老领导陈瑞鼎、杜诚、朱先发、赵培根、郭万清、张学平、李卫华、邵国荷,中国书协原理事、安徽书法院院长李士杰,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原主任、中国书法大厦艺委会秘书长刘恒,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美术史论家陈传席,安徽书协主席吴雪,安徽书画院前院长王涛,安徽省书法院常务副院长吴正前以及许化迟、邱江辉、刘江颍、邾根斌、叶如强、王佛生、张良勋、章飙、王荣生、张松、王家琰、王少石、王守志、刘继潮、朱秀坤、陈祥明、钱念孙、翁飞、李惠民、李传玺、刘筱元、刘继武、萧志远、何瀚、王永敬、戴瑞、马丽春、陈海峰、孟方、黄小舟、王文秀  刘燕凌、冯亚、范瓦夏等各界人士3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开幕式现场

图片

开幕式由李光发主持,代表中国书法大厦和李士杰先生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图片

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党组书记白和平先生在致辞中表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坚持守正创新、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繁荣,特举办此次展览。萧龙士先生生前身居多职,画诣高超,是一位令人尊敬和敬仰的艺术长者,被誉为“诗书画三绝,德艺寿齐辉。”萧龙士先生一生与安徽省文史馆有着不解之缘,此次展览展出萧龙士先生作品数百幅,题材广泛,充分体现了先生书画艺术精湛、情操高尚,也感谢中国书法大厦搭建了一个以书画会友和交流的平台,对于不断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图片

民盟安徽省委副主委金葆康在致辞中表示:萧龙士先生不仅是我们的文化大师、安徽美术界的杰出代表,也是民盟的先贤。他独特的艺术思想和境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意识文化。通过他的画帛,让我们领略了中国画的独特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片

中国书法大厦艺委会秘书长刘恒先生在致辞中说:中国书法大厦始终以搭建学术展示平台,推出书法、绘画等艺术名家为己任,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书画艺术繁荣发展方面大量实实在在的贡献,受到全国同道广泛赞誉。相信本次展览的成功举办,将会对萧龙士先生在当代大写意历史定位做出重要的宣传作用,同时也会对他所创立的江淮大写意画派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图片

最后由原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杜诚先生宣布展览开幕!

长期以来,在李士杰先生的领导下,中国书法大厦紧跟国家及安徽省委、省政府有关文化自信和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聚焦时代前沿,推出时代精品。一方面不断与中央电视广播总台、中国国家画院、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等机构强强联合,通过“引进来”的方式,在安徽举办了系列国家级主题性大展;另一方面也积极发掘打造代表徽风皖韵的文化品牌,多次为本省卓越书画家举办高水平展览展示活动,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将徽州文化推向全国。

萧龙士先生在绘画领域的建树,不仅开拓了个人艺术风格的高度典型,也成为安徽绘画的领军人物,对后世画坛影响深远。“龙韵百年—纪念萧龙士诞辰135周年萧龙士书画展”的隆重开幕,既是对萧龙士先生取得的崇高艺术成就的瞻仰,也是对安徽省全力打造文化强省战略目标的积极响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展厅现场

萧龙士1889年出生于萧县,受家乡文化熏陶和时代风气召唤,继承了传统的“龙城画派”画法并发扬光大,扎根家乡,创作大写意国画,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为萧县成为“国画之乡”“中国书画之乡”立下汗马功劳,功勋卓著,是当代“龙城画派”的杰出代表和旗手。1923年,萧龙士入上海美专学习, 受到系统的美术教育和专业训练,得吴昌硕亲传,浸濡海派润泽;1949年,又师从齐白石,并与李可染、李苦禅、 许麟庐等切磋砥砺,汲取京派精华。他博取古今众家之长,融合南吴北齐,继续发扬大写意传统,坚持书画并进,以书入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萧龙士先生晚年任安徽省文史馆馆员, 专事书画创作与研究,成果丰硕,艺臻化境。他有教无类,泽被广远,弟子门生,数以千计,许多斐然有成,为艺界之大家重镇, 蔚为壮观。自然形成了以萧龙士为宗师、以合肥为中心,以大写意为特征,总体风格豪放质朴,重人品与艺品结合,重传统,重师承,重生活,重创造,重笔墨意趣,书画兼善的“江淮大写意画派”。萧龙士先生终生追求艺术,绘画、书法成就非凡,形成了凝重雄浑、醇厚质朴的独特风格。出版有《萧龙士画集》 《萧龙士百岁画集》《萧龙士蕙兰册》《萧龙士书画集》《醉翁亭记》等书画集。在世时,即被誉为“诗书画三绝,德艺寿齐辉”。时光淘洗,愈益显示出其艺术价值和深远影响。萧龙士先生德高望重,从上个世纪至今,许多艺坛大家和专家学者对其人其艺皆有高度赞誉。


部分作品赏析

图片

傲 霜

85cmX28cm

图片

芭蕉老来红

170cmX54cm

图片

百岁荷壮

68cmX43cm

图片

富丽景色新

152cmX82cm

图片

寡欲精神爽

93cmX35cm

图片

荷趣

68cmX45cm

图片

荷塘叠翠

136cmX68cm

图片

荷塘清趣

91cmX34cm

图片

花香鸟语

93cmX34cm

图片

空谷幽香

95cmX44cm

图片

兰草八哥

138cmX34cm

图片

兰草写意

79cmX40cm

图片

兰芳竹翠

90cmX33cm

图片

兰芳竹翠

95cmX44cm

图片

兰花双清

68cmX43cm

图片

龙士写意

91cmX34cm

图片

峭壁垂芳

92cmX34cm

图片

清荷

67cmX47cm

图片

人间真富贵

138cmX69cm

图片

人为多愁少年老

82cmX38cm

图片

亭亭净植

68cmX44cm

图片

香溢荷塘

138cmX68cm

图片

香远溢清

85cmX48cm

图片

雄鸡唱晓

138cmX68cm

图片

雄鹰

133cmX68cm

图片

益于农

91cmX40cm

图片

幽兰在山谷

91cmX34cm

图片

余波散碧空

68cmX42cm

图片

欲写孤芳入楚辞

103cmX34cm

图片

欲与梅花共此生

68cmX55cm

图片

只为馨香重

91cmX48cm

图片

祖香

94cmX34cm

图片

蝉噪鸟鸣联

90cmX34cm

图片

得山极天联

95cmX24cm

图片

海纳壁立联

133cmX23cmX2

图片

荷风松月联

95cmX34cm

图片

画到书如联

94cmX34cm

图片

江山如画 四季皆春

97cmX35cm

图片

老有所学

93cmX35cm

图片

李白《月下独酌》

33cmX45cm

图片

李白《将进酒》诗句

67cmX46cm

图片

临颜真卿《争座位稿》

35cmX70cm

图片

刘禹锡诗句

94cmX35cm

图片

毛泽东《为女民兵题照》

69cmX27cm

图片

毛泽东 .七绝一首

69cmX27cm

图片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38cmX34cm

图片

妙景长潭联

95cmX34cm

图片

删繁领异联

118cmX23cmX2cm

图片

身安不如心安

134cmX34cm

图片

石壁桐荫联之二

137cmX23cmX2cm

图片

室有人如联

69cmX36cm

图片

天地山林联

92cmX34cm

图片

王维《汉江临眺》诗句

100cmX35cm

图片

握笔凝神联

96cmX34cm

图片

五洲万家联

94cmX34cm

图片

物华人杰联

134cmX35cmX2cm

图片

徐渭《画竹》诗

44cmX68cm

图片

养生心得

33cmX88cm

图片

雨轻风淡联

96cmX34cm

图片

云山星斗联

102cmX21cmX2cm

图片

赵朴初《金缕曲》

44cmX121cm

图片

朱耷《百字铭》

48cmX180cm

图片

自吟语

34cmX136cm

图片

座右铭

32cmX66cm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