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群贤毕至叙乡情,八方英才汇柳川。多年来,柳市乡贤书写“敢为天下先”的柳市精神,在各自领域闯一片天地、成一番事业、结辉煌硕果。
为迎接12·9“聚四海乡贤·谋柳市发展”柳市镇新乡贤联谊大会的盛大启幕,即日起,“今日柳市”线上平台推出【柳贤·影响力】全新栏目,聚焦有影响力新乡贤在各自行业、领域深耕前行的精彩故事和难忘经历,唱响柳川桑梓之歌,展示柳市新乡贤面貌风采,传承柳树下的精神,为柳市未来发展振臂鼓舞。
人物名片
高公博,男,1949年出生,柳市后街人,1965年开始从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清黄杨木雕艺术,现系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上海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浙江旅职院、温州开放大学客座教授。
2012年人力资源部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浙江省第八、九、十届人大代表、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7年被中央电视台选为“东方之子”。分别应邀担任第五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评委,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国际木文化学会艺术顾问。为传承、保护、利用和发展我国黄杨木雕事业做出了显著的成绩。是中国工艺美术行业界公认的代表人物。
专注一项艺术近60年,是什么境界?
对于高公博,黄杨木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不分彼此。
清代戏曲家李渔将黄杨木喻为“木之君子”,高公博说,他是与君子交流,不是与木头交流,每一棵黄杨木都是一个活脱脱的生命,走进它的心中,是他的责任。
开拓创新·劈雕第一人
1965年入行,16岁的高公博入门黄杨木雕,当年共同学艺的16个师兄弟先后都改行了,坚守下来的,独他一人。
他形容自己是一个“不安分、喜欢动”的人,所以他的作品总有自身特有的灵性。业内人士都知道高公博开创了仿古木雕(圆雕)、根雕、劈雕“三级跳”的艺术创新,被《人民日报》 誉为“走出了黄杨木雕数百年的局促”。而在这光环背后,他的探索之路,走得并不是一帆风顺。
《敦煌乐天》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传统的黄杨木雕追求精雕细刻,他不满足于此。1986年,著名美术评论家李绪萱的一句话,开启了高公博的探索之路。他说,要创新就要跳出黄杨木雕本身,在其他的艺术形式中寻找突破口,比如,在中国画的泼墨法中寻找灵感,在“似与不似”中寻找新的艺术形式与手法。
那么,如何打破黄杨木雕作品的“面面俱到之似”,然后在其“不似”中,寻找“似与不似”的魅力?高公博想到用火去烧出那种“不似”。他点燃木料,把酒精从两米多的高度往下倒,没想到火焰直冲而上,很快点燃了瓶身。他一急连忙甩掉酒瓶,岂料酒精四处飞溅,洒到了他的头部和身上,那一次他险些毁容,眉毛没有了,头发被烧了大半,脸上也被烧伤。
事故后高公博还在琢磨,既然烧不成,不如劈开试试,于是去仓库找到一块废弃的材料,结果劈开来让他大吃一惊,“劈纹的弯曲里面,就好像一个流动的生命!”黄杨木的劈纹舒展空灵,自然成趣,有一种人工难以企及的天然美。这一劈,不仅劈开了一个深藏不露的美学世界,更劈出了他的新天地,“我感悟到这就是生命,因为在我与它对话的时候,君子的风度就在劈纹里面出现了。”
新奇独变 · 勇于打破常规
几乎每隔十年,高公博都有一项新的艺术创新;然而,为寻求社会的理解和接受,他等待了更长的时间。
开创了劈雕艺术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未获人们认可,许多人觉得他的作品稀奇古怪。因为从古至今,黄杨木雕都是在木的表层雕刻的,别人都是严格按照传统的工序去做,从选材、敲坯,到实坯定格、修光雕刻、磨光擦砂,到最后是上油漆、配底座;他呢,劈雕一上来,就把所有的工序都推翻了,唯一留住的就是雕刻的技巧和敲坯的技艺。
《天问》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除了劈雕,他还首创了根雕、意雕。当时很多人并不理解他的作品,在很多传统的匠人看来,他的独辟蹊径,实则是对传统的反叛,甚至认为他的作品“导向”有问题,没有教给后辈正确的工序和路径。
然而高公博说,真正的工匠是探索中的工匠,而不是在传承中复制的工匠,更不是制作中的工匠。他不仅始终坚持自己的探索之路,更希望后辈能够继承这种探索之风,勇于打破常规。
2013年,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温州市政府等在北京举办高公博艺术成就展,我国文化艺术界、工艺美术界20多位高层专家学者高度肯定了高公博在继承木雕传统文化做出的贡献。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郑工称:“他的根雕化腐朽为神奇,是一种发现和创意。劈雕和意雕是从自然的鬼斧神工升到人为的一种鬼斧神工。”著名艺术家、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更是写下九个大字,评价其作品“高而尚、公而开、博而精”,将自己的认可和赞赏刻在他的名字中。
高公博把这看作是业内最高层级专家对他的一次正名,“外界从不理解到理解,我经历了20年,终于得到了国家权威人士的肯定。”
“新、奇、独、变”是高公博多年积累的艺术理念,他总结道:“这四字原则一直激励着我,要在承接手法的同时,通过自己的创造用力推动工艺美术事业向前发展,这才是创作作品的根本宗旨和目的。”
毛里塔尼亚《骆驼》
十载百国 · 不断坚守超越
古稀之年的高公博,给世人的惊喜仍在继续。
加纳《岁月痕迹》
2021年-2023年,“命运与共——高公博‘百国之木’雕刻艺术展”在全国巡回展出,技惊四座。
土耳其《故乡情怀》
“百国之木”刻画出各国世态人情。《击鼓庆喜》用安哥拉的卡雅楝木雕刻出在热烈动感的非洲鼓声下人与音乐的共鸣;《读书之梦》以苏丹的花梨木刻画出国际“微笑儿童”项目中一位少年纯净而赤诚的目光;《猛犸印象》用哥伦比亚的柏木雕刻出远古动物的野性之美;《一带一路》则以毛里塔尼亚的油楠木刻画出被丝带环绕、与驼铃相伴的古丝绸之路……
斯里兰卡《风雨依旧》
“百国之木”的构想,源自十年前高公博对自我的再次超越。“我的愿望不是重复过去,而是创造未来。”他说。
牙买加《跑步奇人》
十年的时间,他收集到了来自全世界118个国家、地区的100多种优质木材,有加拿大的椴木、坦桑尼亚的乌木、印度尼西亚的檀木等。为了收集木材,他每到一个国家会第一时间前往树林或公园,看看有否合适的木材。很多朋友知道他在做这件事,都自发地帮他带木材,还有一位葡萄牙的朋友在来中国交流时甚至将自家后院的树锯下一段带给他,足可见他的个人魅力。
秘鲁《印第安人》
一颗童心
除了在木雕领域的创新和坚守,高公博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开放思维、超前思维,保持对时代潮流敏感度,热衷学习接受各类新鲜事物。
每日清晨,他会习练书画与篆刻作品各一幅,勤勉不辍。他希望将书画理念融入木雕技法之中,从多样的艺术形态中寻找更多的艺术灵感。他说,自己保持一颗童心,处在学习的状态,像微信、抖音、直播等,也都在关注和学习。
高公博格外注重木雕行业后备人才培养,因材施教,至今教出了不少优秀木雕人才,留下了一段段师徒佳话。
2022年6月,“高公博大师工作室”落户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此前,其工作室已相继落户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乐清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这是他在黄杨木雕产教结合、活态传承方面的又一尝试。
现在的他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在高校讲课,给大学生、木雕传承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之余,还希望通过“百国之木”计划 ,让青少年放开眼界,以木的眼睛,去了解各个国家,与木敞开心扉,真正走进它的内心。
最近,高公博还荣获2023年浙江省“百姓学习之星”,受到表彰。
图片丨《浙江工艺美术》2023年第6期 高公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