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冈款青玉合卺杯 资料图片
子冈款玉荷叶洗 资料图片
子冈款茶晶梅花花插 资料图片
青玉薄胎餐具 资料图片
【艺匠中国·苏州玉雕】
作者:金晖(上海大学教授)
苏州玉雕,因其温润雅致、精巧秀丽的特质而闻名。明清时期,苏州玉器的琢治工艺达到极高水平,尤以细腻、精巧、空灵、飘逸享誉天下,并以琢玉嵌宝名家陆子冈为代表,开启了“诗书画印”入玉的新风潮,赋予苏州玉雕以江南文气古韵,进一步发展出独特的苏作韵味并延续至今。
“玉”喻美德
考古发掘证实,距今六七千年前的苏州地区已有玉器出现,如苏州唯亭镇草鞋山遗址中就发现了精美的玉琮。据南宋范成大所著《吴郡志》记载,苏州最早出现琢玉的工坊和名匠,可追溯至唐和五代时期,北宋朝廷也曾在苏州设立造作局。
在《礼记》中,玉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如“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体现了玉的重要地位及其与国人的关系。玉的“五德之美”源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其云:“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不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玉的“仁德”主要体现在其温润雅致的特性;“义德”指向玉的品质表里如一;“智德”表现为敲击玉器时发出的和悦悠扬的声响,如同智者发出的智慧之声;“勇德”意为纵使刀刃划过也不易留痕,显示出玉的坚贞和百折不挠;“洁”则表示人如玉一般清澈剔透,拥有洁身自好的品质。这些美德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玉的重视和喜爱,更彰显出玉所拥有的丰富的审美维度。因此,精美的玉雕也成为文人雅士高尚品格的象征。
明清时期,苏州文人对玉更是青睐有加。明末画家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对玉的文化内涵进行了阐述,认为玉之美,不仅在于其外在的温润光泽,更在于其内在的品格和气质,强调了玉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此外,人们常以“玉立”一词形容人如玉一般操守坚定,保持内心的纯粹,不为外界的各种诱惑所动摇,正如《论语》中所言“君子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