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孟云飞:烟霞酒道 独领风骚——简论酒神精神与张旭书法

孟云飞:烟霞酒道 独领风骚——简论酒神精神与张旭书法

2024-07-24 10:02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孟云飞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张旭《肚痛帖》

灿若烟霞——谈书法

笔画连绵、字势豪放的张旭开创了狂草之风。他的书法和李白的诗、裴旻剑舞并称三绝。妙笔生花,如峰头云烟,气象万千,变幻莫测;似九曲黄河,一泻千里,气势磅礴。代表了盛唐气象。张旭重法度而欲超越法度,重意象而又大象无形,重字形好似点画狼藉。熊秉明在《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一书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张旭是中国书书法史上一个极重要的人物。他创造的狂草向自由表现方向发展的一个极限,若更自由,文字将不可辨读,书法也就成了抽象点泼的绘画了。”可见他对张旭的推崇!

张旭的代表作品有草书《肚痛帖》、《古诗四帖》等,楷书《郎官石柱记》。

《古诗四帖》是张旭的绝唱。《古诗四首》为五色笺,纵 28.8 厘米,横192.3 厘米。共 40 行,188 字。内容是四首古诗。前两首是北周庾信的《步虚辞》,后两首是《王子晋赞》和《四五少年赞》(传为南朝谢灵运作)。《古诗四帖》字形夸张, 线条的粗细变化,用笔的轻重对比、用墨的枯润相间,跃然纸上;字与字之间牵连引带,行与行之错落至极,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浓墨处如“屋漏痕”,枯笔时又似“锥画沙”。整篇山呼海啸,气势浩荡。美学家宗白华说:“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这些形象在他的书法里不是事物的刻画,而是情景交融的‘意境’,像中国画,更像音乐,像舞蹈,像优美的建筑”。

张旭的另一名帖是《肚痛帖》。共44个字。开头“忽肚痛”三字相对独立,顿挫分明,用笔厚重,气势雄强。“不可堪”三字线条流畅,弹性与力感十足。第二行“是冷热”三字重新蘸墨,十分醒目。第三行“欲服大黄汤”行笔如飞,似乎表明一个饱受病痛折磨的人急于服药的心理。第五行、第六行完全草化,行笔连绵,一气贯之达到高潮。整篇节凑变化由慢到快,用墨枯润相间,为上乘佳作。

张旭的《郎官石柱记》是传世的唯一一件楷书作品。《郎官石柱记》亦称《郎官厅壁记》。 陈九言撰文。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立,在陕西西安。书风峻峭遒逸、温润典雅。

对张旭的楷书历来好评如潮。

唐朝韩方明《授笔要说》则说:“而至张旭始弘八法,次演五势,更备九用,则万字无不该于此、墨道之妙,无不由之以成也。”

苏轼云:“今世称善草书者,或不行真行,此大妄也。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今长安犹有长史真书《郎官石柱记》,作字简远,如晋宋间人”。

董逌《广川书跋》也说“及《郎官记》则备尽楷法,隐约深严,筋脉结密,毫发不失,乃知楷法之严如此。失守法度者至严,则出乎法度者至纵。世人不知楷法,至疑此非长史书者,是知骐骥千里,而未尝知服襄之在法驾也。”

张旭在书法上获得的成功不仅令上层人士赞不绝口,就连普通百姓也爱不释手。

有文献记载,张旭任常熟尉时,有一老人递上一纸诉状,张旭阅罢批示完,打发走人。过了几天,那位老人又回来了。张旭不悦:“你这人,竟敢影响我的工作?!老人告诉张旭,其实那次本意不在告状,真正意图是索取墨宝,进行收藏。张旭听了,惊讶起来。由此可见张旭的名声的覆盖面之大,更见他书法的雅俗共赏性。

蔡希综评价张旭书法“雄逸气象,是为天纵。”杜甫在《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一诗中诗,赞扬了张旭“锵锵鸣玉动,落落群松直。连山蟠其间,溟涨与笔力”的艺术风格;苏轼评价:“长史草书, 颓然天放。”

唐开元年间,张旭将笔法授给邬彤、徐浩等人。天宝年间颜真卿等也求教于张旭。后来的高闲、徐渭等人草法也受其影响。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