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来作品
一幅画作由一张白纸开始,直到成为一幅完整的作品是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的。这里说一下第一个步骤,即起草稿。我们谈的是国画的起稿,而国画是以表现意为重点的。故此无论工笔还是写意,总之花鸟人物山水都离不开意的表达。
首先要弄清打草稿分前后两种。
画家在动笔前须有一个总局面的想法,这个想法需要在草稿纸上完成。它的任务是将整体构想极粗略的勾勒出,俗称小样。这个小样可以加以文字简略说明。比如哪些部位如何处理,诸如颜色、位置、搭配。这是前草稿即小样。
刘玉来作品
在小样基础上就可进行后草稿了,也就是在正式画纸上用炭条比较详细的勾勒。说详细其实也只是大略的勾勒,应注意的是炭条痕迹要轻,因为在正式笔墨勾画时还要把炭条的勾勒擦去,只留极淡的痕迹。如果炭条痕迹过重是很难擦去的。
在进行前后草稿过程中画家开始认真想的是表现什么”意”了。
我们知道一幅画最主要的是想通过画表现自己什么想法,即意。
刘玉来作品
这里我们要点明的是,有些画家虽然也不缺少前后草稿,但他往往把意忘却了。他们首先想的是画什么,于是在鸟兽草虫家禽花草山石树木中选出一种或数种再开始打草稿。至于表现什么想法,即画意 ,往往不加考虑了。也就是说画意并没有在考虑之中。毋庸讳言,采取这样方法的结果,必然是以突出技法和水墨色彩效果为首要表现重心,工艺则必然色彩浓重了。因为他自始就没有把意考虑在其中。这幅画还有意存在吗?缺少意的画还算写意画吗?显然不是了。它可以很美,笔墨构图也具有观赏性,但因为缺少意,从而只能归属于工艺品了。
刘玉来作品
真正的写意国画在动笔前首先要考虑表现什么,通过什么表现,怎样表现。在这些都考虑成熟后开始先画个简略的草图,即小样。齐白石老人就是如此的。之后在这个草图基础上,用炭条在画纸上打草稿。古人说打草稿要”九朽一罢”,也就是说要反反复复斟酌后才决定下来。看来古人对于草稿是很重视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要通过画能把意表现出来。为此就不能随意的下笔,要让落下的笔墨都能为主题服务,并服好务。一幅写意国画有的千笔万笔,有的聊聊数笔。以白石老人的画作看有的极为简略,越是这样的作品难度实际越大;有的画满画面,但难度并不太大,但无论繁简意都不缺乏。这就是因为意在画前如何表现已经作了充分的酝酿,具体画时笔笔都能做到为突出主题需要服务。故此简笔并不觉画面空,繁笔并不觉画面拥挤。这就是打稿认真的好处。这么说吧,起稿看似简单,实际它是构思全幅的纲领,以后的绘画笔墨都受它支配。尤其在构图上,主要笔墨方面都必然受它支配,意的表现也要通过它来支配笔墨阐释出。足见起草的重要性了。
刘玉来作品
任何事几乎都不是一概而论,虽然有一条主线为多数人所尊崇,却总有一些非主线也存在着。打稿其实有两种,我们前面所说的是明打稿,还有一种是心里打稿。画家并不用炭条实画在纸面,而是打腹稿。也就是在头脑中根据所画纸面定下与明打稿像似的稿。这种方法实际与明稿的效果差不多。其实画家内心也在根据所表现的意进行构思,尤其是有经验的画家,他们可以通过腹稿把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腹稿表现手法往往更灵活,随机应变的表现意。
传统打稿是强调创作要认真 ,所谓九朽一罢的说法因此广为流传。另外还有一种创作形式,是在画家头脑中提起笔时并没有表现内容,但是还要创作,那么怎么进行创作呢?许多搞国画的特别是搞写意画的于是上来就似乎在漫无目的的涂抹,然后根据所画出现的消息再确立重点表现内容。其实这种不采用打稿的方式有一个先决条件 ,那就是画家对笔墨语言形式烂熟于心,能够根据涂抹出的线条墨迹灵活的与以往积累在心的图案嫁接,行成画幅。它的特点是墨迹点线比较活泼,缺点是整体构图往往与其往日作品雷同。
对于初学者应该强调打草稿,这对其学习进步是很有帮助的。应该说绝大多数画家对起稿都是很重视的,不过为什么绝大多数画家的作品皆在工艺品上徘徊?看来在起草稿时应该本着有所为而为是个关键问题了!
北京艺术研究所刘玉来 2024.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