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泉
1961年生于苏州。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面对当代绘画求新求变的观念语境,怎样重新认识民族文化技艺的独立特性,是当今工笔重彩人物画发展进程中不得不克服的难题。
首先要应对的是写意精神的缺失。明代之前的中国绘画只有粗细之分而无工写之分,但明清以降,“重水墨,轻彩绘,尚写意,抑工谨”的文人画理论大行其道,将水墨和写意推向了工笔的对立面,更将工笔人物画长期制约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审美系统中。事实上“工笔”和“意笔”只是趣味和手法上的分野,百年间两者的关系经历数次调和,来自西方艺术的观念、色彩和构成等因素也不断参与其中。在现代工笔画蓬勃发展的当下,“写意精神”早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然而最近几年在各大中国画展览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极为工整富丽的人物肖像、群像,但也仅仅传递出对于“细”“密”的盲目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