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天然古秀 浑朴苍劲

天然古秀 浑朴苍劲

2025-01-13 11:31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葛复昌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开通褒斜道刻石》拓本

在用笔上,《大开通》以圆笔为主,藏锋起笔,使其有篆籀之气,更加圆厚、高古,真气弥漫。在收笔上,讲求自然停顿收笔,适当表现其苍茫之感。中锋运笔,适当侧锋以取其爽利之感。作为摩崖石刻的《大开通》,其线条所蕴含的美学更为丰厚。清代金石学家翁方纲在《两汉金石记》中谈到《大开通》时说:“字画古劲,因石之势纵横长斜,纯以天机行之,此实未加波法之汉隶也。”“因石之势”即强调了《大开通》与山体石面之间的和谐统一,成就了苍劲舒展、雄浑朴厚的线条,正是这种大巧若拙的书写,被翁方纲赞美为“纯以天机行之”。学习《大开通》最难者也当属“天机行之”的具有金石趣味的线条,需要坚持临习、锤炼。另外,用墨也要尤为重视。《大开通》《石门颂》等苍茫有质感的线条要通过墨色表达来体现,因此在保持中锋浑厚线条的同时,还要通过墨色的变化使得线条具有层次感,避免明清“馆阁体”那种乌黑光亮的用墨,以浓淡枯润的墨色,以示对墨色自然变化的追求,渐渐具备金石线条的境界。

中国汉字最令人痴迷之处在于字形的多变。中国书法艺术之所以千姿百态,字形结构的不同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大开通》的美学境界在于其宽博雄阔的字形结构。因此,在临习《大开通》时要呈现出字形的方正、阔大,感受其字形的雍容大气与苍茫浑朴,这是《大开通》与《石门颂》《杨淮表记》等摩崖之间的区别。

《大开通》的章法别具一格,字与字之间错落有致,显得灵动活泼、自由多姿。当临写《大开通》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可适当将其与《石门颂》《杨淮表》等统而习之。三者在线条上具有相通性,结构上各有千秋。如此,可将《石门颂》的自由、《杨淮表》的意趣与《大开通》进行结合,营造别样的书写趣味,以提升临创水平。

《大开通》是书法史中具有正大气象、雅正传统的代表作,给金石学、艺术史、美学研究、书法创作研究带来了新境。金石学、碑学视野中的《大开通》,诠释了汉代博大、雄浑的美学境界。《大开通》与自然环境和谐,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完美交融的体现。因此,在学习《大开通》以及运用其来创作书法作品时,内心应生发出一种“现场感”,将其置于地理原貌和历史语境中去感受。内心激荡着当年开通道路时那种战胜困难、造福百姓的豪情,从而将笔下之力与胸中之念相互生发,笔下才能蕴生出富有生命力与古今情的作品。

(作者:葛复昌,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