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敦煌壁画中的春日序曲

敦煌壁画中的春日序曲

2025-02-27 13:33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衔花的大雁 莫高窟第158窟 中唐

雷公形象 莫高窟第285窟 西魏

陈晓红 张国宏

清代文学家张维屏在《新雷》一诗中写道:“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意思是说天地万物的造物者没有言语却很有情愫,每当寒冬将尽便会促使春意即刻萌生。大自然早已安排好了万紫千红含苞待放的花朵,只等春雷一响,百花就将竞相开放。

随着立春节气的到来,意味着风寒料峭的冬日开始退出天地舞台,姹紫嫣红的春季正式登场。古人称春季为三春、九春、青春、青阳等。在节气时令上,春季由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与谷雨六个节气组成。

喧腾丰富的春季文化习俗在敦煌壁画中得以再现,让我们一起回望古人是如何在凛冬散尽的春季看草木蔓发、赏春和景明。

宝鸡瑞燕献五福

“五福临门”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春节祝福语,也是民间关于幸福观的五条标准。在《尚书·洪范》一文中写道:“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寿是指人寿命长久,富是指人生活富裕,康宁是指人一生身体安康,攸好德是指人能够喜好美德,考终命则是指能寿终正寝。在莫高窟第285窟壁画中有一幅绘于西魏时期的“酉鸡图”:画面上两只神采奕奕、怒目圆睁的鸡都摆足了架势随时准备向对方发起“肉搏战”。只见它们尾巴高翘、身体拱起、头部扑地,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在古代敦煌,人们更多是用宝鸡瑞燕来祈愿五福临门。在编号为S·0610v的敦煌文献中记载道:“五福除三祸,万吉消百殃。宝鸡能僻恶,瑞燕解呈祥。”意思是说在新的一年中我们借着宝鸡与瑞燕来远离祸患、迎接五福降临。我们知道鸡鸣意味着新的一天开始,古代敦煌人选择鸡也寓意着春天之始、一年之始;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是春天最常见的飞禽。由于“鸡”与“吉”谐音,鸡在古代文化中代指吉星高照,荣华降临;燕子则是多子多福的象征。

俗话说“小初一、大十五”,正月十五也叫作“元夕节”“上元节”。在古代敦煌一年一度的上元节燃灯仪式可谓规模盛大、热闹非凡。在莫高窟第220窟壁画中有一幅“舞乐图”:画面以九层灯楼为中心,两侧立有两个莲花状灯轮,还有天女在燃灯,描绘的正是盛唐时期宫廷夜宴,歌舞升平的景象。画面中四个衣着华美的舞女正在舞动长袖,尽情旋转。不由得让人想起唐朝诗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中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的场景。作品描写的是唐朝东都洛阳正月十五大型灯会的盛况:路上明灯错落,在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通往皇城的铁锁也打开了。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月光灯影下的歌伎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的曲子。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只不过这里写的是人间之景,而壁画中所绘是天上之景。人间天上祈愿相同!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