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无臂书法家张文佑:口吐珠玑 字由心生

无臂书法家张文佑:口吐珠玑 字由心生

2025-03-03 10:51 文章来源:北青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中新网香港3月2日电 题:无臂书法家张文佑:口吐珠玑 字由心生

记者 韩星童

在中国书法家张文佑的人生中,命运曾几度有机会击倒他,但他却凭惊人毅力稳当地立着。

初逢变故是在他4岁那年,因误触高压电失去双臂。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张文佑对“梦想”二字感到茫然,更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能荣获中国书法艺术最高奖兰亭奖。转折发生在升入小学后一个春节,他和朋友去县城闲逛,无意间看到一位老师傅在摆档写春联,挥毫泼墨,笔力遒劲。他站在人群中看得入迷,他形容那一刻“找到归宿”。

2月20日,中国书法家张文佑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 中新网记者 韩星童 摄

在日前香港中文大学善衡书院举办的“心——张文佑书法展”公开讲座上,张文佑向学生们讲了这个故事。“我想表达的是,追寻梦想你们要比我容易得多,我能做到,你们也能。”其后在展厅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张文佑这样阐述自己的用意。

张文佑抱着“养活自己”的朴素念头跋涉前行。横亘眼前的第一道难关便是控笔能力,练过书法的人都知道,掌控好毛笔和笔锋并非易事,需要依靠手腕和手指的灵活运用及配合,逐渐熟悉笔性,而张文佑只能以口代手。“咬住笔写字久了,口水会控制不住地顺着笔杆流到纸上。”他的每次落笔都需要头部不断转动,常常没练几字就已转得头晕眼花。

启蒙老师耿春林告诉他,必须下死功夫。张文佑听进去了,夜以继日地练习。为节省纸墨,他将毛笔蘸水后在石板上练习。他花了近两年时间才度过嘴、脖颈与毛笔的磨合期,那之后才开始临帖。本该淘气贪玩的年纪,张文佑总是目送着伙伴们跑远的背影,独自与翰墨相伴。如今回想起来,他淡淡道:“我那时没有选择,只有坚持到底,才有希望。”

但人生的劫难悄然降临,17岁那年,张文佑的父母相继离世,“我要为自己考虑后路,不能终身依靠他人。”他说的那条“后路”便是走出去。究竟要走去哪里?耿春林这样问过他,张文佑也不太清楚,毕竟他最远只到过邻近的县城,但他被心中的声音催促着上路,他想,朝着繁华的江南去吧。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