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供图/家琨建筑
此外,2025年度评委会的评审辞中还指出,刘家琨在现有的文化和社会资源基础上,加入了自然因素,在既有景观中创造了新的景观。从西村大院到泸州二郎镇天宝洞区域改造,再到成都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建筑环境和自然环境相互依存,遵循了中国最古老的哲学和传统。
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摄影/毕克俭
值得关注的是,在刘家琨的作品中,始终展现对文化、历史和自然的敬畏。在铭刻时代变迁的同时,通过对中国经典建筑学的现代诠释,用熟悉的氛围让居住者得到慰藉。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的平檐和白鹭湾生态湿地揽翠阁的窗墙,重新构想了有数千年历史的阁的造型。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用于收藏佛教雕塑和文物,其设计仿照中国传统园林,在水体和石头之间寻求平衡,以反映自然景观。
据悉,刘家琨曾全神贯注于文学创作,作品包括探索乌托邦与人类生活冲突的《明月构想》《此时此地》等,有着“文学与建筑的鬼才”的称号。
在刘家琨看来,“写小说和做建筑设计是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我并没有刻意将两者结合起来。然而,或许是由于我的双重背景,它们在我的作品中有着内在的联系——比如我在设计中对于叙事性和诗意的追求。”
(本文部分内容综合自普利兹克建筑奖官网信息。图片由普利兹克建筑奖官网提供)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袁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