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勾勒央美百年中国画临摹教学面貌

勾勒央美百年中国画临摹教学面貌

2025-03-11 15:25 文章来源:人民网  作者:赖 睿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观众在展览上参观。 主办方供图

画家李可染说:“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前半句讲的是学习临摹,后半句讲的是个性创造,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3月2日,“传移模写: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临摹教学作品展”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同期围绕“中国画的演进模式与文明特质”“临摹实践与教学”等主题举办研讨会。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展出央美百年来中国画临摹教学的相关作品300余件,旨在挖掘“传移模写”古法在当代中国画创作、研究、教学中的价值与新意。

“传移模写”是中国古代绘画“六法”之一,指临摹作品。中国画的发展创新,离不开对传统经典的传承。20世纪中叶,在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郭味蕖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在方法上将临摹、写生与创作有机结合,从原则上使传统、生活与创作相统一。其中,临摹教学既是传统技艺的传承基石,也是推动“古为今用”发展的重要支点。

本次展览呈现了从北平艺专到当下中央美院的临摹教学,包括“经典”“遗产”“精研”“变化”4个板块。各板块之间相互关联,组成了系统性的中国画临摹教学体系。

叶浅予临敦煌石窟壁画珍禽瑞兽、齐白石临清代朱耷《瓶花》、于非闇临北宋赵佶《御鹰图》……现代名家的临摹作品,为衔接传统与现代审美观念带来启发。除了书画作品,莫高窟、麦积山、永乐宫等文化遗产,也是中国画临摹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展览展出吴作人、孙宗慰、张仃等画家的壁画临摹作品,用笔触再现古代艺术瑰宝。

临摹可以深化对中国画语言特性、美学观念的理解,其根本目的是入古出新,实现具有时代特色的个人艺术创造。中国画的临摹,不仅有对临、背临,还有意临、拟仿,后者强调的正是艺术家个人对于经典的理解。展览中,《人工神经雅集》等作品,展现了临摹与创作之间的转换。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林茂认为,面对当今全球化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中国画既要守护文化底色,也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临摹教学不仅是挖掘耕耘的过程。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