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守故纳新——论孙过庭《书谱》"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辩证智慧

守故纳新——论孙过庭《书谱》"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辩证智慧

2025-03-13 10:45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孟云飞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在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唐人写经残卷上,那些工整的楷书与飞动的草书奇妙共存,恰似孙过庭"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主张的视觉化呈现。这句看似简短的八字箴言,实则蕴含着中国书法艺术传承发展的核心密码。当王羲之在会稽山阴写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时,他既承袭了汉魏风骨,又以个人化的笔墨重构了书法语言的表达维度;当米芾在《蜀素帖》中纵情挥洒时,他既延续了晋唐法度,又开创出"八面出锋"的新境。这种传统与创新的永恒张力,正是孙过庭书学思想给予后世最珍贵的启示。

一、时空坐标中的辩证平衡

"古不乖时"的深层内涵远超出简单的复古主张。赵孟頫力倡"用笔千古不易",却在《胆巴碑》中将晋人韵致与唐人法度熔铸为元代特有的典雅书风。这种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证明真正的"师古"不是机械复制古法,而是通过历史基因的重组实现艺术生命的延续。正如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所言:"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这种对传统的活化运用,使古典精神在当代语境中获得新生。

"今不同弊"的批判维度在明代书坛得到充分验证。当台阁体演变为千人一面的馆阁书风时,徐渭以狂草打破僵化程式,其《草书诗卷》中跌宕起伏的线条,既是对形式主义的反叛,也是对书法本真精神的回归。这种突破时弊的勇气,与孙过庭批评"鼓努为力,标置成体"的伪创新形成跨时空呼应,揭示出艺术创新的本质在于破除陈规而非标新立异。

古与今的对话机制在清代碑学运动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包世臣提出"北碑南帖"论,并非简单否定帖学传统,而是通过激活碑刻中的雄强之气,为萎靡的书坛注入新的活力。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将这种辩证思维推向极致,既批判"院体"的甜俗,又警惕"野狐禅"的荒率,在传统与现代的张力场中寻找书法发展的中道。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