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第158窟
晚唐第17窟又被称为藏经洞,被誉为“打开世界中世纪历史的钥匙”。其出土文物记录了“全世界最古老的星图”和“古代的乘法口诀”等古代智慧,并生动描绘了当时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回溯历史:1900年夏天,道士王圆箓无意中发现藏经洞,在3平方米不到的洞窟内竟堆满5万多件中外文书、经卷、织绣和画像,是从三国魏晋到北宋一千多年间的古文献。
这一发现轰动了世界,自1905年至1915年期间,先后有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日本人吉川小一郎、俄国人鄂登堡等纷至沓来,他们陆续用低廉的价格从王道士手中骗购文书、经卷和其他文物近四万件,敦煌藏经洞文物中的大多数精品就此流失海外。现场展陈的文图资料,也对这一令人痛心的过往有所介绍。
本次展览中除藏经洞外,现场展出的八座窟均为特窟——如果在敦煌实地参观,每个特窟就需支付200元门票,“即便是到了敦煌,这些特窟也很难一次看齐、看够。”其中,西魏第285窟是莫高窟最早有纪年的洞窟,壁画融合佛教、道教与西域神祇,堪称古丝路多元文化的“万神殿”。而元代第3窟则与第217窟一样,日常并不对外开放。该窟以其精美的“千手千眼观音”壁画而闻名,观音像的手臂层层叠叠,展现了元代佛教艺术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