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追忆朱颖人:中国画笔墨如何“自然而然”?

追忆朱颖人:中国画笔墨如何“自然而然”?

2025-04-10 15:54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林波 曹丹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朱颖人先生。(资料图) 刘一丁 摄

教学相长 推动中国画走向世界

朱颖人的育人方式也对后辈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2年,朱先生毕业后即留校任教,直至退休从未离开过教学一线,他对教学非常投入,态度严谨细致却没有一点架子。朱先生住在学校边,除了固定的课堂教学,我们经常去他家里请教,他总是让我们把作品贴在墙上,指出优点缺点,现场示范,还会谦虚地让我们给他的作品提意见。”中国美院教授闵学林表示,直到近年去探望朱先生时,他还一如既往地让学生们给他的作品提建议。

讲究用笔用墨,物与我意趣相融,可以说是浙派意笔花鸟画的重要特点。在实践中,朱颖人也找到了独特的东西方融合之道。

例如,他在创作《大竹海》时,吸收了印象派油画细腻丰富的色彩表达,又融合了传统中国画的笔法。他把早年西画训练中的造型基础和色彩观念带入水墨领域,更从吴茀之、潘天寿等名师那里学到了全面修养和精研笔墨的方法,由此构筑起自己的花鸟艺术基础。

在全球化语境下,朱颖人的艺术影响力,不仅限于中国。

朱颖人的代表作《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课徒画稿笔记》,系统整理了潘天寿、吴茀之等老先生的教学,美国加州艺术学院将这本书纳入中国艺术课程,帮助外国艺术家理解中国画的“骨法用笔”“墨分五彩”等核心概念。

朱颖人曾应邀赴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地讲学,其著作作为教学参考资料,直接影响了海外中国画教学。在北美地区,《朱颖人画集》被多所艺术院校用于示范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创作技巧,推动了中国画在海外的艺术教育实践。

“朱先生的这些著作观点鲜明、学理清晰,还收录了大量珍贵的课徒稿、手稿,为海外研究中国写意花鸟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闵学林认为,朱颖人的著作能够帮助国际学者重新审视20世纪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提升浙派绘画在国际艺术史中的学术地位。

如今,先生虽逝,但朱颖人留下的艺术精神和教育理念,将继续指引后来者。正如朱颖人生前所说:“我还在这个时代往前走,我能够走到什么地方,就到什么地方结束。”这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正是中国画传承创新的不竭动力。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