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例之新:编纂理念的现代转化
校订本对原书体例的调整重构,体现了当代学术规范与传统目录学的有机融合。于安澜原编采用的"以类相从"编纂法,在孟云飞校订本中发展为"时代为经、专题为纬"的立体框架。这种调整并非简单的结构重组,而是基于对书学思想史脉络的深刻理解。如将唐宋书论单列"品评论"与"技法论"两类,既保持了历史时序的连贯性,又凸显了不同时期书学关注重心的转移。
注释系统的革新尤具学术价值。校订者创造性地采用三级注释体例:首层为名物训诂,次层为书史考辨,三层为学术史评骘。这种分层注释法既照顾到普通读者的阅读需求,又为专业研究者提供了学术纵深。对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碑学之兴,乘帖学之坏"的注释,即通过梳理清代学术档案,还原了碑帖之争背后的文化政治语境,使传统书论焕发出新的阐释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