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艺术家正面临一个永恒的命题: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重塑语言结构,并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视觉系统。出生于苏州、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的华黎静,长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与视觉语言的实验性建构。他的“馗”“纹”“光”系列作品,以严谨的构图与富有张力的图像系统,构筑出一个跨越传统与当代、物质与虚拟、理性与神秘的视觉张力场,体现出他对文化母体的深层次再认知与重构能力。
馗 2024
布面油画
150x150cm
“馗”系列以门神为母题,采用蓝底点阵式构成,将传统年画中的神祇形象转化为当代信息社会中的像素编码。这种“数字化”的图像转译,看似远离传统笔墨,实则内藏民俗图腾的文化密码。艺术家通过将桃花坞年画的神性形象解构为视觉信号,完成了从手工图像到数据视觉的语义跃迁。从“符号膜拜”到“图像识读”,这既是图像形式的更新,也是文化认同方式的深刻转型——尤在AI视觉介入图像生产的当下,更显其问题意识与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