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广西博物馆迎来了一场特殊的“团圆”——国家一级文物羽纹铜凤灯在结束近两年的“京漂”后,正式回归广西古代文明陈列展厅,与另一盏铜凤灯共同展出。
右侧的那盏羽纹铜凤灯为长期借出的灯
这是该馆自2022年新馆开放以来首次出借该文物,也是两盏铜凤灯难得一见的合体亮相。
此两件羽纹铜凤灯是一同出土于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合浦的珍贵文物,堪称2000年前的环保黑科技。
据介绍,凤鸟背部放置灯盏,口衔喇叭形灯罩,颈部采用可拆卸套管设计,腹腔中空可贮水。当烛火点燃时,烟尘会通过灯罩、颈管导入腹腔,最终溶入水中,实现完全无烟。
“这不仅是一件灯具,更是文化交流的见证者。”广西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唐剑玲介绍,羽纹铜凤灯采用了分铸法和岭南特有的錾刻工艺,通体细刻羽毛纹饰,工艺之精湛令人称奇。同时,凤鸟造型寄托着广西工匠对天下大安宁的美好愿景,也生动体现了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融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