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支持
《中国日报》《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网》
《凤凰新闻》《文艺周刊》《中国文化报》《文化艺术网》
《中国艺术报》《环球艺术网》《中国艺术新闻网》
前言
岭南画派,自近代以来便以“折衷中西,融汇古今”为旗帜,在华夏艺术长卷中刻下独特印记。它既非固守传统的闭门造车,亦非盲目西化的邯郸学步,而是以开放胸襟吞吐时代风云,将东方笔墨的意蕴与西方写实的精微熔铸一炉。岭南画派始终以“革新”为魂,以“现实”为根,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开辟出一条气象万千的艺术之路。
岭南画派打破传统文人画重意轻形的局限,吸收西方绘画的透视、光影与写实技法,注重对自然物象的精准刻画,同时保留中国水墨的写意韵味。传统水墨以墨色为主,岭南画家大胆引入西方水彩、油画的色彩表现,用色明快鲜活,画面层次丰富,形成“色墨交融”的独特语言。
本次展览以“岭南风骨”为题,聚焦这一画派百年来的精神传承与形式变幻。岭南画家善用“撞水撞粉”之法,让色彩在宣纸上恣意流淌,既有水墨的氤氲,又见光影的跃动——这种技法上的破立,恰是其“不拘一格、兼容并蓄”精神的缩影。
在全球化语境下,岭南画派的革新基因更显鲜活。展览特别呈现当代艺术家的探索:他们或以油彩对话水墨,在抽象与具象间重构岭南意象;或以数字技术延展卷轴时空,让传统题材焕发科幻色彩;更有青年一代将生态哲思融入其中,以笔锋叩问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创作既承袭了岭南先贤“直面现实、敢为人先”的锐气,又以多元媒介拓展了“岭南风骨”的当代语义。
艺术的价值,在于以美的形式叩击心灵,亦在于以创新的姿态回应时代。我们期待观众透过这一幅幅丹青,触摸岭南画派跨越百年的艺术心跳,感受其从地域性画风升华为文化符号的蜕变之路。愿这场展览成为一座桥梁,让更多人走近岭南艺术的深邃与鲜活,体悟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创造力。
最后,谨以此展,致敬岭南画派“笔墨系苍生”的艺术理想,致敬每一位在传统与现代的激流中破浪前行的创作者。愿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岭南风骨继续滋养时代,让艺术之火永远灼灼生辉。
——作者系等次参展艺术家
岭南新峰
近现代以来,岭南以其地理、历史、文化的实体特性,在现代中国文化的变革当中,始终具有着耐人寻思的价值属性。岭南中国画名家始终贯彻着清醒的认识,他们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等观念的交融和互动中,以开放与包容的态度放眼世界,不断地推进与拓宽着中国画的审美范畴。“岭南新峰”专题,邀请当代岭南画坛中国画名家参与,他们的中国画实践,强调现实生活真实感受,连接时代、关注现实、追求内美、传承与拓进并举,不拘泥于旧有格律,在兼收并蓄中创造出既能延续中国画传统血脉又富于时代新风貌的作品。
回望岭南
HUIWANG LINGNAN
在近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巨大变革中,岭南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气候,孕育了“敢为天下先”“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岭南文化精神,并以此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岭南人。在创作实践中,岭南中国画家立足传统,放眼世界,将目光投向生活,他们通过亲身经历汲取来自各地域的文化,丰富了中国画的内涵,提炼出开拓、包容的岭南画学传统。“回望岭南”专题展览,以资料、图片的形式追溯岭南近现代中国画的风格渊源和思想资源,探寻近现代中国美术进程中岭南画学思想的传承、流变和发展。
左上:1942年,关山月在成都(本照片采自关山月美术馆编《关山月全集》)
右上:1947年7月11日,关山月与高剑父在广州(本照片由岭南画派纪念馆提供)
左下:1942年,关山月和赵望云在成都切磋画艺(本照片由岭南画派纪念馆提供)
右下:1942年,关山月西北归来展出作品(本照片采自关山月美术馆编《关山月全集》)
左图:1959年,关山月与傅抱石合作《江山如此多娇》(本照片由关山月美术馆提供)
右图:1959年,创作《江山如此多娇》中的关山月(本照片采自关山月美术馆编《关山月全集》)
左上:1963年,梁世雄(左四)带学生到新会县下乡体验生活
右上:1962年,黎雄才在海南岛画速写
下图:1983年,陈金章(后排左五)、刘书民(后排左七)带学生在张家界写生
左图:1960年,关山月(前排左三)与当年毕业班学生在师生合作的《向海洋宣战》前留影
右图:1964年,陈章绩(右三)在中央美术学院
再识岭南
ZAISHI LINGNAN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画坛上一些思想开明的画家受民主革命思潮和外来艺术思想的影响,立志要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革新的尝试。其中,“二高一陈”以“折衷中外、融汇古今”的艺术主张进行中国画的创新实践,画家注重写生,吸收外来技法,为画坛注入勃勃生机。“再识岭南”专题,关注岭南画家创作取向与艺术语言的展现,再识岭南延续至今的文脉精神,开花散叶式地将岭南的中国画创作推向多元化的面貌。
二居画学
ERJU HUAXUE
作为晚清广东画坛深获时誉的画家,“二居”的画学思想和绘画实践影响了近现代广东中国画的进程以及语言变革。他们依托东莞可园,致力于描绘岭南蔬果、花卉、草虫,创造性地发挥撞水、撞粉法的语言特性,兼容工笔和没骨,以写生的方式确立起了岭南地域特色的花鸟画语言结构和风格体系。“‘二居’画学”单元,通过“二居”画作,结合文献图片,追溯“二居”没骨花鸟画的风格渊源和思想资源,探寻在近现代中国美术进程中其画学思想的传承、流变和发展。
当代岭南
DANGDAILINGNAN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学院派大家,方楚雄、林墉、陈永锵、林丰俗等皆为中国画现代转型中的当代中国画艺术家代表,他们在当下多元化、跨语境的文化情境中,锲而不舍地探索传统与当代的切合点,在延续、拓展和深化的艺术实践中逐步自我完善,在不同文化语言交汇的实践中建构新秩序、新语言。他们沉潜于笔墨传统,坚持创新,精研中外艺术,于水墨传统与外来文化的借鉴取舍、融汇贯通中不断探索、开辟新途,在艺术境界、笔墨语言、审美形态上自成面貌,是无愧于时代的艺术家。
岭南品格
LINNAN PINGE
在广东地区,以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为首的“艺术革命”先行者,在“复兴中国画”的文化愿景下,培养出了关山月、黎雄才、杨善深、赵少昂、杨之光等一大批重要艺术家。他们行走在现代中国画的探索道路上,将开拓、包容的传统化为岭南中国画发展的基因,于创作和教学中传承至下一代。“岭南品格”专题聚焦于具有代表性的岭南中国画家,以其艺术实践所呈现的崭新面貌和个人风范,呈现岭南中国画创作与传承的精神气质。
参展艺术家
黎雄才、赖少其、关山月、
关山月 杨善深 赵少昂 黎雄才(合作)、
杨之光、杨善深、苏卧农、尚涛、方楚雄、
方向、王璜生、方士、林蓝、周彦生、
赵少昂、林丰俗、许钦松
翰墨资吟兴,
云泉适野情。
《翰墨资吟兴 云泉适野情》
黎雄才
托片 水墨纸本
70×49 cm
款识:雄才九十八岁于广州之珠江南岸
钤印:黎雄才印
群贤毕至
《群贤毕至》赖少其
软片 水墨纸本
136×34 cm
款识:赖少其书
钤印:赖少其
人书俱老运灵根,修养宏深笔自浑。
规律攀寻须实践,功夫无尽吐还吞。
心平气静方施笔,吐纳英华意到时。
养性修身涵妙造,化融物我显灵奇。
《清香》
关山月
立轴 设色纸本
108×57 cm
题识:一九九三年十月漠阳关山月画
印文:关山月
《墨竹幽石》
关山月 杨善深 赵少昂 黎雄才(合作)
立轴 设色纸本
136×68 cm
题识:一九八二年夏月杨善深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合画
印文:善深 赵 黎 关山月
待上浓妆开好戏,个中独唱合高台。
痴人只睹红颜在,美梦无关白眼来。
一出梨园真国色,君心谁悦总难猜。
《戏曲人物》
杨之光
立轴 设色纸本
68×67 cm
题识:丁亥大暑写于羊城筠斋之光
印文:杨之光
《舞女》
杨之光
立轴 设色纸本
81×47 cm
题识:庚申正月之光写于珠江南岸
钤印:杨之光
《山水》
杨善深
立轴 设色纸本
70×44 cm
题识:丙寅善深
钤印:杨 善深
昔年曾听雪儿歌,此日池塘见败荷。
寄语鹣鹣春已去,白苹红蓼奈秋何。
《秋塘栖禽》
苏卧农
镜心 设色纸本
65×32 cm
款识:卧农
钤印:苏 卧农
书卧蓬山禁漏长,起观名画得心降。
曾闻饮涿依南海,颇怪飞鸣到北窗。
峭格正宜风作驭,修翎堪与凤为双。
知公物外寻幽好,不恋荣华拥节幢。
《白孔雀》
苏卧农
立轴 设色纸本
90×45 cm
题识:建国三十年春写于九龙宋皇台卧农
钤印:苏 卧农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盎然》
尚涛
立轴 水墨纸本
135×68 cm
款识:尚涛
钤印:尚涛印信
《花间情》
方楚雄
软片 设色纸本
68×68 cm
款识:癸巳年夏楚雄
钤印:方楚雄印
林密伴萧森,高阳堕翠阴。
竹鸡山里闹,松鼠道间吟。
西晃东摇过,南来北往奔。
悠然惊过客,莞尔壮闲心。
《松鼠》
方楚雄
软片 设色纸本
68×68 cm
题识:楚雄
钤印:方楚雄印
《狗趣图》
方楚雄
软片 设色纸本
138×69 cm
款识:楚雄
钤印:方楚雄印
《兔子》
方楚雄
软片 设色纸本
136×68 cm
款识:辛卯楚雄
钤印:方楚雄印
《夏日午后》
方向
软片 设色纸本
136×68 cm
题识:乙酉仲夏方向于广东画院
钤印:方向
《夏秋之交》
方向
软片 设色纸本
136×68 cm
题识:乙酉夏日方向于广东画院
钤印:方向
《绿荫庭屋日将西》
方向
软片 设色纸本
136×68 cm
题识:丙戌大暑方向于广州
钤印:方向
《春日》
方向
软片 设色纸本
136×68 cm
题识:乙酉仲夏方向于广东画院
钤印:方向
《窗涵天地远 花咏四时香》
王璜生
托片 设色纸本
137×68 cm
题识:乙酉夏夜璜生
钤印:王璜生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草,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遣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兰言相晤 春永于年》
方士
镜心 设色纸本
136×68 cm
题识:壬午冬月于广州画院老士
钤印:方士
《向日葵》
林蓝
软片 设色纸本
68×56 cm
题识:蓝
钤印:林蓝
《花鸟》
周彦生
软片 设色纸本
136×68 cm
题识:彦生
钤印:周彦生印
《竹雀》
周彦生
软片 设色纸本
136×68 cm
题识:癸酉岁初夏彦生写
钤印:彦生画印
《牡丹》
赵少昂
立轴 设色纸本
93×46 cm
题识:己巳新春少昂时年八十五
钤印:赵 少昂
《香溪》
林丰俗
软片 设色纸本
136×68 cm
题识:一九八二年六月十日香溪口写生丰俗并记
钤印:林
《星岩叠翠》
林丰俗
软片 设色纸本
136×68 cm
题识:戊子中秋于心远草堂丰俗
钤印:林
松山瀑布挂银帘,做看水云观大千。
薄雾寒烟雷耳畔,行空雁阵欲南迁。
《雷声忽送千峰雨 花气深如百和香》
林丰俗
软片 设色纸本
68×68 cm
题识:丰俗记
钤印:林
《春涧流雪》
林丰俗
软片 设色纸本
68×68 cm
题识:丙子之冬于羊城丰俗
钤印:林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山中熟石榴 向日便开口 深山少人收 颗颗明珠走》
林丰俗
软片 设色纸本
127×69 cm
题识:癸巳近中秋丰俗
钤印:林
《春山云意》
许钦松
软片 水墨纸本
142×90 cm
题识:癸卯早春写于穗城白云山下许钦松并题
钤印:许钦松印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山野春早》
许钦松
软片 设色纸本
136×68 cm
题识:辛卯年初春钦松写记
钤印:许 钦松
《碧峰龙挂》
许钦松
软片 设色纸本
136×68 cm
题识:丁酉立秋钦松写记
钤印:许 钦松
《山水》
许钦松
软片 水墨纸本
68×68 cm
题识:壬辰钦松
钤印:许钦松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