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杂技演员与年轻小丑》
后藤康雄购入的梵高《向日葵》
“日本收藏者通过他们的交易商来收购,而且品位特殊,喜欢印象派、后印象派,还有1900年到1950年期间的现代艺术品。”Artprice估计,1987年到1990年间,拍卖会上40%印象派作品落入日本买家之手。日本在苏富比和佳士得拍卖场上吸进了价值约138亿美元的艺术品,占世界艺术品交易市场的30%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在这股日本收藏狂潮后,日本手上持有的印象派作品多达上万件,总价近百亿美元。而在这股日本收藏狂潮前,整个拍卖行上千万美金的作品都是凤毛麟角。如今回看那个时期的艺术拍卖虽然充满了“泡沫”,但不可否认整个日本的藏家靠着自身当时的财力,将当时的拍卖市场推上了第一个天价市场的同时,让苏富比等拍卖行进入一个春天和红利期,也让艺术拍卖逐渐被世人所知所晓。
关键点四:以拍卖带动艺术营销
而进入新千年以后,伴随着近当代的艺术品的崛起。苏富比以往印象派当家的格局也逐渐演变成印象派与现代、近代、当代的三分天下。而不少艺术家或作品类型,因在苏富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被大众熟知或成为热点(此处主要针对国内艺术界):
2014年前,美国近代抽象艺术家罗伯特·雷曼在中国国内几乎没有什么名气。即使是艺术圈内也鲜为人知,但在2014年11月11日,其一件“全白”的作品《无题》在以纽约苏富比以9261万元成交。此后国内媒体开始大规模接受这件作品以及罗伯特·雷曼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