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佚名墓主人生活图(局部),纸本设色,纵46.2厘米、横105厘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孙机先生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论述:“晋代已在纸外涂一层矿物质白粉,如吐鲁番发现的晋写本《三国志》用纸。继而采用植物淀粉糊。之后又直接将淀粉糊直接掺到纸浆中,成为悬浮剂,可使纸浆中的纤维均匀分散,便于抄造……采用这些措施的目的都是为了堵塞纸面上纤维间细微的孔隙,使运笔时不致滃晕走墨。此外,还先后采用施胶、染潢、加蜡、砑光等法对纸张进行加工。”
染潢是以黄檗汁染纸,以防虫蛀,染过的纸呈淡黄色。因颜料雌黄色同染潢的纸颜色相近,还可以用雌黄色在染潢的纸上涂改,类似现在的涂改液。成语“信口雌黄”即由此衍生而来。还有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晋代《残写经纸》:“此纸白度增加,表面比较平滑,结构较紧密,纤维束较少,有帘纹,纸质较细薄。质量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