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骑马胡商俑”质地为红陶,并采用了彩绘工艺,其造型高大,制作精美,人、马比例准确。人物肩宽腰壮、神态威严警惕,充满异域特征,从坐姿便可感觉到他的彪悍威猛和机警霸气;马身体健硕、肌肉分明,肥不露肉、瘦不露骨,紧束的尾巴有力的翘起,呈现出马的力感、动感和美感。正是这些造型上的细节,展现出唐代制陶工艺高超的水平以及工匠们对胡人胡马的细致观察和充分了解,也从侧面反映出唐代胡汉交融已经深入人心。
胡俑是以胡人形象为蓝本的陶俑,考古学家根据其特征和地域称其为“胡俑”。有学者认为,胡人是中国古代汉人对北方和西方地区少数民族的统称,不同的历史时期,胡人所指的范围也不同。像先秦时期,胡人指匈奴人;汉晋时期,胡人的范围由北方逐渐扩大到西部地区。随着“丝绸之路”的繁盛,这些被称为胡人的特殊群体,沿着“丝绸之路”大批东移,从中亚、西亚地区到西域,然后再到中原地区,往来于“丝绸之路”。在这些胡人当中,以来大唐经商的人数最多,他们频繁地进行商品贸易交易,换取利润,唐时称之为“胡商”、“商胡”或“贾胡”。他们在唐代属于一个独特的社会阶层,能吃苦,脑子灵活,生存力强,不但是东西方国家贸易往来的载体和支柱,而且还将东西方交融的文化和思想观念传递到了东西方的各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