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欢迎并支持“胡商”来中原经商的皇帝以唐太宗李世民最为突出。有名的谏臣魏徵曾向太宗皇帝进谏,认为倘若允许外国和外族人员来大唐经商,会促进唐代商业的发展,但是若给予外来人员过高的待遇,则会损害国家的利益。这种思想无疑也代表了太宗皇帝的想法,于是唐政府的积极鼓励、有效节制和管理,所以唐太宗时期,“商贾往来,与边民交市”的友好交流现象比较普遍。不仅如此,在太宗以后的各代皇帝多认同这种由胡商带动的贸易交流,使得这种有利于东西方经济交流的商业观念始终祥和地贯穿着整个唐朝,故有唐一代,全国各地只要有贸易交流的地方,就会出现“胡商”的忙碌身影。
不仅如此,大唐帝国对于“胡商”在唐经商还给与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以期来保护其正常的贸易活动,像设立专门的胡人商业区,这尤其以长安最为突出。长安是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近二百万,许多中外商人云集于此,贸易来往非常繁盛。长安的东、西两市是当时长安城最繁荣的商业区,东市有二百多个行业,货栈、店铺鳞次栉比。西市的繁华情况与东市不相上下,在这里居住着大量的西域胡商,有回纥、大食、波斯等国的商人。
开放的政策使大量的“胡商”涌入中国,其足迹遍至城市乡村、内地边疆,为唐人带来了异族、异域的特产,如胡马、香料、药村、珠宝、胡食、佛教等,带走了大量的丝绸、瓷器、种子等等,繁荣了唐代的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丰富了唐人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促进了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民族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