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若境》:云烟中的碎石(组图)

《若境》:云烟中的碎石(组图)

2019-08-26 14:52 文章来源:艺术中国ArtChina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

Fig. 2 MTR Traveling - Kwoloon Tong to Lok Ma Chau港铁-从九龙塘到落马洲, 2014. Ink on paper. 29 x 37.5 cm each, a set of 10.

3


4

Fig. 3 MTR Traveling - Kwoloon Tong to Lok Ma Chau港铁-从九龙塘到落马洲(detail), 2014. Ink on paper. 29 x 37.5 cm each, a set of 10. 

《若境》的空间结构和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系统有异曲同工之处。中国山水画没有固定的单一视角,观者的视线常常在画面的不同部分移动,随之采用不同的观看视角。观看过程是在时间中展开、变化的。观看《若境》时,人们的视线同样也游移在整体构图和单个格子之间。而与传统绘画不同,观看《若境》的时间并不是线性流动的,因为格子将画面分割为尺寸相同、相对独立的数个空间单元。围绕格子构图建立起来的视觉经验也带有一种规律的、机械特有的节奏。借此,《若境》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现代生活不可避免地受到机器和科技的影响,人们该如何重新接触、描绘自然?艺术家在《若境》中对空中视角的构建可以看作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回应。

远与空中视角  

通过对卫星图像的使用,邱荣丰重新思考了中国绘画中“远”这个概念。远对于山水画的意境和形式语言都相当重要。远可以指画中空间与观者之间的想象距离,也可以引申指向远离世俗世界的境界,以及道与无限等观念。在《林泉高致》中,郭熙划分出三种有关远的表现方式,分别是高远、深远、平远,每一种对应一种观看视角。他写道,“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在《若境》系列中,邱荣丰通过细腻且纹理丰富的云来表现远。云暗示了观者所处的高度,制造了类似于高远的效果。在创作一部分系列作品时,邱荣丰首先将所用的蝉衣纸弄皱,用清水拖平。这洗去了纸上的矾水,破坏了纸质纤维,让水墨得以在画面上产生复杂的纹理效果。在画云时,他在画纸正面和背面作画。由于采用的是较薄的蝉衣纸,画纸背面的笔触在正面若隐若现。这将画面背面、正面以及画纸本身的质地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半透明、多层次的肌理(fig. 4)。这种渐变的白色肌理与卫星云图有些类似。更重要的是,这种肌理将云、石头、格子这些画面元素编织为一个整体,让观者的视线得以较为自然地游离在不同的空间单元之间。这可以看作邱荣丰调和画面连续感与断裂感的一种方法。在上文提到的《月台记行——香港》中,邱荣丰采用黄黑相间的锦缎将不同的站台景象连接起来。在《若境》中,画家着重通过云来处理这组关系。用画家自己的话来说,“云烟在画面的作用是定势,是贯穿整体画面的脉络。”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