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联合浙江省博物馆和丽水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特展,展出来自故宫博物院及国内、境外数十家博物馆与考古所的800余件文物展品,较为全面地展示龙泉青瓷及其全球化文化影响。北京故宫博物院斋宫、景仁宫的展览将持续至10月20日,11月15日至2020年2月16日展览将来到浙江省博物馆与观众见面。
龙泉青瓷不仅是中国3000年青瓷史中的辉煌,也是中国外销瓷中影响范围最广的青瓷产品,可谓是跨越时空的青瓷之最。从12至15世纪,龙泉窑的影响力遍布海内,从东亚到西亚,再到非洲、东欧,无论在宫廷还是在民间,都能见到龙泉青瓷的身影。可以说,龙泉青瓷不仅引领了当时的世界陶瓷风尚,也一定程度影响了世界不同地区的陶瓷生产走向。
元 龙泉窑青釉塑贴四鱼纹洗
高7.2cm 口径27.6cm 底径24.5cm
故宫博物院藏
此件器物,洗口呈花瓣形,腹较浅,坦底。外底正中有脐心内凹。胎体厚重。内外施青釉。外底一环行区域内不施釉,脐心施青釉。外壁刻凸弦纹两道。洗内用刻划技法装饰水波纹、莲花纹,并贴有模印的四鱼纹。此件作品造型规整,釉色柔和,在盛水使用时,器内的纹饰将更显生动活泼。
外销青瓷 风行天下
南宋、元及明代早期(约12至15世纪),龙泉窑业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其产品的影响力遍及海内外市场。在中国境内,从乡村到市镇、港口、都城,从宫殿到民居,从窖藏到墓葬等各类遗址,都有龙泉窑青瓷的身影。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龙泉青瓷还被大量销往东亚、南亚、西亚、非洲、乃至欧洲大陆,各地出土的龙泉青瓷也为研究丝绸之路和世界文化交流史提供了重要物证。
作为易碎物品的瓷器,若只是通过陆地运输,车马颠簸很容易导致瓷器磕碰受损。因此古人选择航运货物,将瓷盘、瓷碗摞在一起放在瓷罐中,并将瓷罐填充满,再将瓷罐牢牢固定在船上,让器物随浪缓慢起伏,以此降低器物残破的几率。
考古发现的一系列沉船、港口遗址、驿站和驿路遗址出土的瓷器,构画出内河与大海相联,水路与陆路交织的龙泉青瓷贸易交通网。“南海一号”是在科学发掘基础上第一次整体打捞的沉船,其于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是一艘距今800多年的南宋早期的贸易船。与沉船一同打捞出水的也有大量龙泉窑青瓷及福建各地瓷窑烧造的仿龙泉窑青瓷。此外,国内外的其他沉船中也屡见龙泉青瓷的身影。这些发现都为进一步研究龙泉窑系青瓷的对外输出和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