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集传统大成 开时代气象

集传统大成 开时代气象

2011-12-05 09:07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在20世纪中国画史上,黄君璧是一个与时代难以剥离的特殊个案。这一个案的特殊性在于,他出生在19世纪末期,进入到20世纪这个翻天覆地的时代,几接近走完了这个不同寻常的百年,参与和见证了中国画的历史变化。在20世纪的初期,黄君璧有幸接受过新式教育,但是,没有像同时代的许多精英分子那样通过到国外留学获得留学的身份和西学的背景,而是恪守着传统的方式,在临仿古人墨迹的过程中夯实了自己的艺术根基。显然,在这个历史时期内,因为黄君璧的成功而表现出了另类方式的不同意义,尽管这只是传统方式的一种延续,只不过依据现实作了时代的发挥。他像清代“四王”中的王石谷一样,“力追古法,于荆、关、董、巨诸名家无不酝酿胸中”,“一树一石必与宋元名家血战,力厚功深久而与之俱化”,“血战宋元”直至石谿、石涛、华新罗,可是,在“于画道研深入微,凡唐宋元名迹已悉穷其精蕴,集以大成”之后,他没有踌躇不前,而是遍游名山大川,用已有的从古人那里学来的笔墨直面眼前的山川,用水墨感受四季的风晴雨雪。

如果黄君璧用这样的方式固守在南海故里,或局限在广州一隅,那么,他就有可能像他的国画研究会的诸多同仁那样,终其一生只是一个传统绘画的守护者,只是一个组织或一个类别中的一员。不同之处在于,他融入到了新的社会之中,在广泛的交游中,又进入到现代艺术教育的体系内,从而在完成身份的转换之后,艺术上也出现了新的气象。在新学的体系中,黄君璧鹤立鸡群的旧学才智表现出了难能可贵,所以,他受到了新国画与新水墨的宠爱和礼遇。

历史往往难以预想,如果黄君璧在1949年的社会巨变之中不去台湾,那改写的黄君璧的历史将和许多同时代的内地画家具有相似的经历,不容置疑的是,徐悲鸿仍然会聘他为中央美术学院的一位教授。然而,与他相知相识且名望更重的徐悲鸿在这一选项中作出了相反的抉择,而黄君璧在这个历史的拐点上没有跟随徐悲鸿,这也就为上世纪50年代的两岸画坛分设了不同的标杆。

在黄君璧留守内地的同仁和同时代的内地画家于50年代努力探讨传统国画如何为新政权服务的时候,内地的“新国画”所表现出的新气象已经远离了传统文人的方式,反映了“改造”的成果。可是,黄君璧不仅可以依然如故地画自己所想画,并开始建构“瀑畔幽居映白云”新的画面格局,而且,在台湾享受着像齐白石在内地一样的崇高礼遇。这一历史的反差,还表现在政治的衬托下,黄君璧作为一个中国画家能够远游欧美进行文化交流,填补了这一时期中外美术交流的一段空白,同时广开眼界,也拓展了他绘画表现的题材和空间。想想那些“文革”中许多身陷囹圄的内地画家,曾经的风光与牛棚的遭罪,对比的结果显现出黄君璧的幸运之极,而他的时代机遇也就造就了他的历史成就。当在牛棚中改造的水墨画家于梦中憧憬尼加拉瓜或维多利大瀑布的时候,黄君璧正在感受大瀑布溅起的水雾所带来的心旷神怡;而当这些大瀑布的图像成为20世纪中国水墨新奇观的时候,黄君璧在“游戏白云乡”的过程中又获得了一个历史的飞跃。

作为一个教育家,黄君璧在台湾开辟水墨画教育新的空间,为中国水墨画在台湾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如果说内地50年代以来的水墨画教学是基于创作的实际,从水墨到彩墨,从以素描为基础到以创作带动教学,而黄君璧在台湾师大20年的时间里则延续了40年代艺术教育主流的新传统。虽然他也受到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冲击,包括他的学生在内的反叛,也没有动摇他坚守的信念。等到历史再回到“东方”的时候,世纪老人的坚守就显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意义。

毫无疑问,1949年溥心畲、黄君璧、张大千这三位水墨画家先后到台,带来了正宗的国画传统,因此,有人称他们在台湾的那一段时间是台湾水墨画坛的“黄金时期”,被誉为“渡海三家”。一切源于“渡海”这个具有历史性的选择,因此,这个基于“渡海”的个案在历史的映照下,内地和台湾成为核心关键词为20世纪中期以来的中国水墨画发展史平添了一页特殊的章节,而在这个章节内的“三家”之中,黄君璧存世时间最长、为教时间最久、学生范围最广、获得殊荣最多、社会贡献最大。

20世纪过后,中国和中国文化又面临着新的问题,而中国水墨画在20世纪所遇到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当像黄君璧这样的20世纪的艺术伟人合流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交互所产生的共鸣,为新的时代提供了历史的借鉴,黄君璧的学术意义正好像他画中的白云一样——横贯两岸。

总结黄君璧的艺术历程,简单地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898年至1948年,是发轫和成长期;第二个时期自1949年至1991年,是发展和高峰期。细致地分,则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898年至1936年,这是他的广州时期,以精研古法为标志;第二个时期自1936年至1948年,这一时期主要活动在巴蜀和金陵,所画以在精研古法的基础上融汇自然为特点;第三个时期于1949年至1968年,是其移居台湾的初期,在教学之余以游戏白云为创作上的特色;第四个时期从1969年至1991年,为移居台湾的后期,在获得广泛的社会声名之后而得以观览世界著名的瀑布景点,所画震宇飞瀑开时代新象。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